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理解与思考——兼与徐全军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48期 谭力文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不是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存在对战略本质认识的误区,不是理论没有研究,而是还存在人们未知的领域,一些战略的失败以及还未能解决的问题应成为我们研究工作的注意事项和约束条件、引发我们努力探索的勇气与决心,而不能导致简单的否定,甚至虚无的态度。
    徐全军的《对现有战略管理理论的质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9日,以下简称“徐文”)一文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对主流理论进行了评述。阅后笔者认为“徐文”不仅有需要商榷的理论问题,也反映了管理学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
    笔者赞同“徐文”开篇提出的观点:在管理学科中,最复杂、最具艺术性的研究领域就是战略管理。但对其随后的看法就难以苟同了。第一,中外学术界对战略本质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解释,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第二,战略本质应是战略制订者主观认识与客观外界规律性的吻合或匹配。
    探索战略本质问题
    
对战略本质的探索,要对战略和战略管理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战略是一个行动计划,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战略是一个组织整体的发展计划,而战略管理是制订、执行战略的工作。
    从战略管理工作的过程和分析模式看,战略管理工作最终产物似乎是企业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匹配,这种看法存在误解。
    安德鲁斯讲到战略形成时,列举影响战略形成的四个要素,这就是影响“可能做”的环境机会,影响“能够做”的公司能力,影响“想做”的战略制订者的个人价值观,影响“应该做”的社会大众期望。安德鲁斯认为,公司高管的个人价值会影响目标最后判断,战略是由人构建的,战略是人们需要的产物。波特认同这个观点,在其《竞争战略》的绪论中就将这四个关键因素用图形进行了表示。
    在战略管理工作中,战略制订者的价值取向应是战略管理理论和工作中的重要因素,由此得出结论:战略管理的本质问题是战略制订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外界规律性的吻合或匹配。就是在能力与环境的匹配过程中,战略制订者个人的价值取向也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这样去认识战略,战略管理工作为什么最具有艺术性,就很容易理解了。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特性
    “徐文”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回溯是基本完整和正确的,但文章可能忽视了管理科学的研究规律:“管理思想既是文化环境中的一种过物,也是文化环境中的一种产物,对它的回顾必须在这种文化框架内进行。”
    管理科学最大的特点是,其研究成果很难离开理论或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将是否多元化作为战略的唯一选择,而波特在提出竞争优势理论时却不认同多元化。安索夫将多元化战略视为唯一战略,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美国第三次兼并浪潮的高潮期,而波特否定多元化,与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面对日本企业的竞争,开始强调回归主业的现实有关。
    社会科学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研究工作往往与研究者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波特在研究产业经济时认识到要在战略和产业经济间建立一座桥梁,从而成为他构建五力模型的原因。英特尔公司前任总裁格罗夫在五力模型上加上了第六个力量——互补产品,显然与英特尔的主要产品芯片就是互补产品有关。
    明茨伯格说:“战略形成不仅仅与价值观、远见和能力有关,而且与军队和宗教、危机和承诺、组织的学习和进化平衡的中断、产业组织和社会有关。”这应该是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形成机理分析的结论。
    管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再思考
    
当前,中国管理学界对自己的学科不自信。一方面热爱这一学科,但另一方面在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受到质疑的同时,也会处在困惑之中。“徐文“的质疑也是类似问题的反映,值得思考。
    需要加强管理学科研究社会科学属性的认识。社会的现状与发展,理论研究者、管理者的个人背景都会对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人与分析的问题难以或不可能分离的现象决定了管理学科具有强烈的社会科学属性。
    哈耶克曾指出:“社会科学的特殊难题,以及有关性质的大量混乱思想,恰恰是来自这样的事实:观念在社会科学呈现两种作用,它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有关这种对象的观念。”如果能很好地认识管理学科的社会科学的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我们就可以发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使用的原因了。
    对战略管理理论本质的再理解。由于战略制订工作的本质是人对环境因素的分析、把握、选择与匹配,因此在战略制订过程中就存在人究竟能否对未来的发展和环境因素进行透彻分析的问题。
    西蒙认为:“单一个体的行为不可能达到任何理性的高度”,“而制订非程序化决策所依靠的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尚不了解的心理过程。正由于我们还不了解心理过程,所以有关非程序化决策的理论就显得极为空泛无物,而我们提供的一些实用建议,也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助益而已”。西蒙说明了战略管理理论本质另一方面的问题:人的参与使战略管理工作极具个性化,人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也使人们无法彻底揭示战略管理工作中成功的机理。毛泽东曾把战略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讲得极为透彻:“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
    对现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分析。“徐文”认为现存的各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都存在缺陷。理论来自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具有一般性,但如何运用好理论,使之能从一般性中得以释放,适合企业的特殊性,就是战略制订者的作用了。
    不是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存在对战略本质认识的误区,不是理论没有研究,而是还存在人们未知的领域,一些战略的失败以及还未能解决的问题应成为我们研究工作的注意事项和约束条件、引发我们努力探索的勇气与决心,而不能导致简单的否定,甚至虚无的态度。
    人们在战略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但自身的不足,环境的复杂,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羁绊着战略理论的发展、问题的解释和运用。战略管理理论还会保留其神秘的面纱:在指导和帮助人们取得成功的同时,留下许多遗憾。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所)

Tags: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理解与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