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制度环境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年3期 张雁 王涛 参加讨论

【摘要】:在分析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后,提出存在内部导向和外部导向两种模式。制度环境是创新能力提升活动的重要基础,根据其活动边界可以分为内部制度环境和外部制度环境。内部制度环境通过规制、规范和认知促进个体知识创造及知识跨层次转移来支持内部导向下的创新能力提升;外部制度环境则通过赋予企业自主权、合法性和组织公平来增强社会互动,引进新知识以保障外部导向下的创新能力提升。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制度环境 内部导向 外部导向
    中国顶尖的100家知名企业自主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比平均为3.8%,其中20家不超过2%;在100家中国知名企业中仅有47家执行国际标准,2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中国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占全国研发费用不足三分之一,而美国的比例高达73%,德国为67%;中国企业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仍然高达50%,但获得美国、日本和欧洲三方的专利权占总数不到1%。这一串数字清晰地显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还很薄弱,直接导致发展上的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可以创造出企业专属战略资产来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企业只有持续更新其战略资产才能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提升现有的创新能力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潜在需求。因而,如何提升创新能力也就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制度问题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间的差距也主要反映在制度上。作为一种组织活动的游戏规则,企业及其内部的个体和群体都存在于一定的制度环境中。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中一个微观经济个体,其社会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制度环境的影响;同样,企业内的微观个体和群体也面临着企业制度环境的影响。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鲜有学者对制度环境在提升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针对这种缺失来展开讨论,这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以往理论研究中忽略了制度环境重要性所导致的不足,而且对企业实践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企业认识到相关制度因素对创新活动的重要影响,进而引导企业有序进行创新能力提升活动。
    一、文献回顾
    

    在发展目标不断调整的要求下,企业需要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来持续改变其内部的资源组合。创新能力是为了保证组织系统创新活动的持续有效进行,作用于可控资源来实现价值创造所必需的组织知识集合。在创新能力的作用下,企业能以一种全新方式完成资源的创造、演化和重构,并在其所采纳的演化路径中形成显著的战略资产,进而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采用新的运营措施、技术、组织形式或市场导向来进行价值创造。然而企业能力又是具有一定生命周期的,要使其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就必须不断进行更新。创新能力作为企业能力体系中的一种也具有这种特性,即企业需要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关于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例如,依赖组织学习机制,加强企业智力资本。虽然这些要素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但还是存在一个基本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即这些要素的活动基础是什么?例如,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刺激和限制,才会得到相应的组织绩效。同样,即使企业具有充足的智力资本,也只有依靠一定的组织活动规则来对其中的知识活动进行引导和约束才能保证创新能力提升活动的有序进行。因而,关于如何提升创新能力问题研究的核心在于:正确识别和认识承担这种创新活动的基础。
    无论企业是在宏观环境中运行,还是从事微观业务操作,总是处于特定的制度环境中。在现有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对制度环境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概念认识上,很少去具体分析制度环境是如何影响企业组织活动的。创新能力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活动也必然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在此项组织活动过程中不仅会存在不同的任务导向,同样从组织边界来考虑,企业内外的制度环境也是存在情境差异。要了解制度环境对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就需要辨析不同制度环境是如何影响不同导向下的组织活动。因此,对制度环境在提升创新能力活动中基础作用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理认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创新能力看作是动态环境下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环境变化和知识更替速度的加快,很容易出现创新能力丧失价值而导致未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此时企业就需要获得新的组织知识,并将其同原有的知识存量进行融合,不断为创新能力内部的知识集合补充新的组织知识来实现替代、重构和加强,使其具有新的结构。新的组织知识既可能是源于企业内部创造,也可能来自外部引进,因而,在创新能力提升活动中存在内部导向和外部导向两种方式。
    1.内部导向下的创新能力提升
    

    企业是由个体、团队、组织等不同层次主体所构成的复杂体系。企业内不同层次都存在一定的知识存量,它们分别表现为不同的概念。个体知识是团队惯例的结构单元,而团队惯例又是企业能力在一定的重复性和情境依赖环境下的结构单元。创新能力存在于组织层,要实现提升就必须在组织层形成新的组织知识。Nonaka指出,企业内的新知识源于个体知识创造,然而它并不能代表组织知识,很难为企业所直接运用,为此还需要实现由个体向组织的跨层次转移。因而,内部导向下创新能力提升的本质是通过企业内部的跨层次知识活动来形成新的组织知识,随后对创新能力内部的知识集合进行增强、补充和替代。在此项活动中,企业不仅需要不断促进个体创造新的知识,而且还要推动知识进行跨层次转移,如此才能形成新的组织知识来提升创新能力。
    2.外部导向下的创新能力提升
    

    大部分企业都难以从内部产生足够的新知识来满足创新能力提升的知识需求,因而,还可以采取面向外部导向的组织活动。通过与外界其他主体进行互动,企业可以实现从外部知识源中探索并挖掘出可利用的新知识,即突破原有组织边界的限制来寻求外部环境中所存在的机会和资源并挖掘出潜在的战略优势。为此,企业必须与其外部的其他主体建立合适的联结关系,随后以合资、联盟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组织间的关联互动。通过这种跨组织边界的知识转移活动,企业可以和外部主体(供应商、客户、相关机构)进行共同问题解决。它一般是以企业间契约为引导,通过建立较为正式的沟通和交互平台,以技术文件、技术顾问与指导等方式来完成技术转让,以合资等形式完成跨边界的组织层知识转移,随后外部新知识会被引入到企业内部来支撑创新能力提升活动。
    内部导向和外部导向都是源于企业对现实基础、潜在机会和成本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后所做出的不同战略选择。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的组织知识来促进创新能力的演化升级,只是其中的活动方式和路径会存在差异。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制度要素是企业最为根本的、长期的、持续的发展动力。对制度环境作用的分析不仅是如何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而且还是保证这项组织活动顺畅进行的基础。因而,无论企业选择何种战略决策,都需要考虑来自制度环境的支持和保障。
    三、来自制度环境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发展取决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可以利用企业边界将环境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系统的有效运营需要注意内部环境对组织系统中不同主体的影响;同样,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微观主体,也需要认识到外部环境的作用。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制度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是一种规则,用来约束主体互动的行为,即所有用来规范相关主体活动的规则都可视为一种制度。当其一旦形成,则处于相应范围内的主体都将会受到影响。根据对环境的划分,在本文研究中依据制度存在的范围将制度环境划分为内部制度环境和外部制度环境。
    1.内部制度环境的支持作用
    

    内部导向下的创新能力提升活动经常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手段来促进个体产生合适的新知识,并使其以跨层次转移的方式进入到组织层次中。为了减低该项知识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成本,在企业内部需要形成相应的制度环境来提供支持。内部制度环境是为企业内部各主体间的互动与功能整合所提供的一组行为规则集合,它存在于企业内不同层次的关联过程中,会通过形成制度机制来直接作用于组织活动。Meyer和Rowan也指出,企业内制度环境会使同一环境中的主体感觉到来自规制、规范和认知的压力,迫使其遵循和顺从,进而得到组织生存所需的资源。
    (1)规制
    规制是通过制定的规章、准则等来对组织内部的微观经济行为进行干预、限制或约束的活动。在企业内部经常会出现以权威、职能命令、规章等形式来对组织知识活动施加一定的影响,并强制性要求其严格依照既有规定来执行。例如,为了促进个体新知识创造,管理人员会通过制定相应的任务准则来对个体创新活动提出要求,并提供配套资源来提供支持和便利。当个体创造出合适的新知识后,就会依照既定准则给予合适奖励,否则会施加相应的惩处。在随后的知识跨层次转移过程中,源于高层次的主体也会不断推动低层次的知识活动效率来帮助其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运用。此外,当新知识进入高层次后可以帮助提升该层次相关主体的活动效率,但是也可能导致协调成本的相应增加,这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规章制度来降低风险和成本。
    (2)规范
    规范是企业内主体活动的行为标准,它更多地强调组织活动中的规定性和义务性构面,并体现为非强制性。在企业内部的知识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协调和适应问题,这时需要形成一种基本的活动标准来解决主体间互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个体会不断接收外部新信息,基于经验以及情感影响来形成对外部现实世界的反映、体验和理解,从而产生新的个体知识,并表现为个人对外部自然界、社会以及自身认识和学习的结果。然而这些个体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还必须通过知识显化使其转移到个体外部。此时完全依靠规制的强制性行为一般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而,可以考虑利用组织中的规定性和义务性来要求个体自发进行对外互动。同样,在随后的知识跨层次转移过程中,同层次的知识主体也会积极主动进行交流互动来实现相互影响、激发和制约,进而通过合成或组合的方式将知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涌现。
    (3)认知
    认知是组织内形成的包含客观和主观事实的一般程序。在能力提升的演化过程中不能忽略认知的角色,这是因为在知识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知识流动速率或者知识数量过大的情形,将导致个体和群体只能依靠认知活动来处理知识。认知会让他们在相应的时空范围内主动接收知识,决定这些知识被怎样解读,以及选择何种决策来执行相应的行动;同时,也会对需要处理的知识数量起着约束作用,例如,限制知识留存和接触的数量。对于个体来说,在进行知识创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认知来选择合适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新知识。群体认知行为则是通过构建一个交换信息的场所来审视低层次中新知识的价值,并由高层次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主体来执行知识选择,做出战略决策,使经过选择的新知识进入到更高层次活动中并得到扩散来完成知识的跨层次转移活动。
    2.外部制度环境的保障作用
    

    外部导向下的创新能力提升活动需要企业与其他的社会主体进行互动来引入新的知识。然而对现在中国情境下的制度框架来说,企业的市场活动还面临着政府介入、保护法律缺乏、地方区域壁垒和市场机制薄弱等方面的影响。为了维持这种社会活动的持续、合理、有效进行,它们还需要相应的外部制度环境来提供保障。外部制度环境是外部社会环境通过形塑组织的运作方式来影响企业行为的规则集合。它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基础角色,能支持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并为企业在市场交易中降低成本和风险提供保障。作为社会系统中的经济利益个体,企业一般很难直接影响和自发控制这种外部多边关系,只能依赖外部制度环境赋予企业在社会活动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基本规则:自主权、合法性和组织公平。
    (1)自主权
    自主权是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利益主体,可以面向市场进行自由活动并调配相关资源进行自主经营的权利。企业只有拥有必需的自主权才能在市场中完全立足,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发展而采取相应的战略行为和处理企业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自主权,企业很容易在市场活动中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例如,一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还是盯着政府而忽略市场的作用;在日常经营中经常被迫以“拉郎配”的形式来开展合作或并购。这都会导致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很难具有相应的理性和趋利性,而是遵循特定的行政指令来从事经营活动。要实现在外部导向下的创新能力提升,就要求企业必须能自主决定如何参与社会活动,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进行合作以实现组织间的知识互动,如此才能发掘出企业所需要的合适知识,并将其通过合适的桥接通道转移进入组织内部。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也需要对创新能力提升中的知识活动所带来的绩效和影响进行综合性的公正评价。如果它们能从企业利益的角度来从事经营活动而不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在社会活动中的风险和成本。
    (2)合法性
    合法性是企业在外部环境中从事社会活动所接受或被赋予的身份。它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基础,包括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所承担责任的期望和认同。这种社会身份的取得依赖企业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是否符合外界主体的许可。当企业具有合法性,则更容易在社会活动中得到生存机会并为其他的主体所认可和接受,并在彼此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来获得关键的互补性资源和提升企业的战略地位。在外部导向的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合法性会影响到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再配置,从而对企业行为产生激励和约束。随后它们会主动参与到一些社会互动中,依据企业间形成的契约关系将所需知识从目标主体转移至企业内部,并及时对外进行正向反馈。这样企业不仅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可以从外部获得合适的、真实的知识来为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知识供给,还能让外部相关利益者认可企业行为,为后续的市场活动提供保障。
    (3)组织公平
    组织公平是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合理对待的满意程度。作为企业从事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满足的潜在社会秩序和活动准则,它要求在外部制度环境中形成新型的责任制度、分工制度、协调制度,同时避免非制度性因素等一些不正当关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中国企业还处于转型经济中,也经常导致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和非规范性组织行为,从而阻碍组织间互动的持续和有效。例如,通过传统的关系或一些非道德行为从外部获取知识来完成创新活动,而不是根据正规的契约关系来从事市场交易。即使这种行为在短期可能会带来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存在潜在的风险。组织公平不仅为企业参与多方交互提供动机,还会为后期活动提供保障,例如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得到合理结果。当企业在社会活动中能得到公平对待,随后的组织间交互活动会提升企业社会活动的质量,使其更有效地获得所需的真实知识,进而影响对合作伙伴的评价和彼此联系的质量。这样外部知识也会顺畅进入到企业内部来提升现有的创新能力。
    虽然企业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活动导向来完成创新能力提升,但是都离不开相应制度环境的支撑。在以规制、规范和认知为核心的内部制度环境支持下,合适的个体新知识会被创造出来,并被转移进入组织层次中,随后就能在组织层面产生新的知识来对创新能力内部知识集合进行调整以达到提升的目的。在外部导向下的创新能力提升活动中,企业仅是社会活动中的个体,要实现创新能力提升就必须在外部制度环境的作用下让企业具备自主权、合法性和组织公平来从事外部社会活动,进而将合适的知识引入到组织内部来实现目标。
    四、结束语
    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本质在于获得新的组织知识,融入到创新能力内部的知识集合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实现能力功能的演化升级。新知识的来源又会存在于企业边界内外,因而,具有内部导向和外部导向两种活动方式。它们是企业在不同情境下所采取的战略选择。然而任何组织活动都离不开制度环境的支持和保障。在内部制度环境的作用下,企业会以规制、规范和认知来促使个体进行知识创造,并进行跨层次转移形成新的组织知识以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外部制度环境的作用下,企业被赋予自主权、合法性和组织公平来从事社会活动,通过与更多的组织进行知识交互活动,将合适的外部知识引入到组织内部来提升创新能力。因而,合理的制度环境会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本文的研究同样为企业实践提供了指导。对于制度环境的认识不能把管理排除在外,管理是企业永恒的,它能为企业带来生产力和效益。这也对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注意到提升创新能力活动中不同路径可能存在的差异性,而且还要认识到相应制度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对于企业内部活动来说,管理者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解决内部组织活动中所存在的权责不明等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机制来保障知识活动的顺畅进行。在企业的社会活动中,虽然不能主动去改变外部制度环境,但是管理者可以引导企业与其他企业、机构等建立平等、互信关系来更好地从事跨组织知识活动,从而实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此外,制度环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变化和调整会给企业活动带来更大的挑战,因而,对管理者来说还需要随时抓住制度环境动态变化中所存在的机遇,并与管理职责结合起来思考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制度环境支持和保障创新能力提升活动,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未来的研究继续探讨。第一,在本文的研究中已经开始从组织系统层次的角度来认识内部导向下的创新能力提升活动。然而在其中的知识跨层次转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层次主体之间的接触、冲突等,如何利用合适的管理机制来处理不同层次间主体的关系则是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第二,对于外部导向的创新能力提升活动中,现在的组织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项目团队作为创新活动的基本单元。如果企业同时采取内部导向和外部导向两种模式来进行创新能力提升时,其是否能充当一个合适的连接点、如何通过有效的团队活动来推动创新能力提升,也是可以深入研究的问题。第三,本文的研究主要还是基于理论分析来进行,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还可以通过针对制度环境、创新能力等来进行具体的量化测量,利用实证方法来进行后续研究。例如,在跨层次研究中,可以选择内部或外部的制度环境因素作为调节变量来分析组织层次的相关活动等;可以分析合法性、组织公平情境下组织学习、智力资本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这些实证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相关制度环境在创新能力提升活动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凤彬;陈建勋;;跨层次视角下的组织知识涌现[J];管理学报;2010年01期
    2罗党论;唐清泉;;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制度环境与绩效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供应链跨界搜索的港资企业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动态竞争的权变视角”(12YJC630011)
    【作者简介】张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王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晓雁


    

Tags: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制度环境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