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高利贷: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第一财经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编者按
    有关高利贷的话题成为时下热门。多年来,金融监管及司法机关一直持续打击地下钱庄及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高利贷组织和行为。但高利贷行为却屡禁不止。
    第一财经1℃记者多路展开采访,通过对企业界人士、高利贷放贷者、金融界人士的采访发现,带有黑社会和暴力催收性质的高利贷行为,成为压垮很多中小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同时高利转贷行为的普遍存在极大威胁着金融安全,也成为高利贷资金的重要基础来源;很多小贷公司鱼龙混杂,与高利贷行为的错综交织,伴生了不少暴力催收案例。借此专题,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及司法机关进一步细化对高利贷行为的整顿方案,也希望立法机关能够就高利贷的民事概念和刑事定罪量刑问题予以厘定,更希望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渠道上的开放和规制力度。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老板蔡成功自求囚禁于看守所,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躲债,准确地说,是为了躲避高利贷。他不怕银行追偿贷款,也不怕一般民间借贷败诉后被司法机关列入“老赖”名单,他害怕的是:高利贷背后的暴力威胁。
    企业经营中出现资金紧张和经营困难,属于经济领域的常见情形。他们可以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或者通过一般民间融资缓解困难,但是当自身信用陷入高度危机后,很多企业不得不选择高利贷。
    第一财经1℃记者调查发现,高利贷尤其带有黑社会性质和背景的高利贷,成为压垮很多中小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家经营机械配件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遭际。
    2012年之前,这家企业按部就班地发展,年利润曾有几百万。但是当年下半年,因为上游行业主材料价格的巨幅下跌,以及该企业决策层对市场的误判,他们逐渐陷入到“拆东墙补西墙”的困境。
    银行贷款是这家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1℃记者获得该企业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他们在2014年短期贷款数额超千万,一度达到2000万以上,其中包括在部分国有大型银行和地方农商行的贷款。
    该企业负责人回忆,很多情况下,他们不得不以贷款还贷款的方式进行运转。但最终,他们仍有近千万贷款无法偿还,从而陷入信用危机,被司法机关列入“老赖”名单。银行信贷逐渐对该公司关闭了大门。
    实际上,银行对该企业关闭信贷大门还另有隐情。
    上述企业所在的工业园区内,不少公司的经营状况与之类似。除了抵押和质押等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外,这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默许下,以互相担保的方式获得贷款。这种方式往往是一荣不一定俱荣,但一损却是俱损。上述企业便与当地至少四五家企业之间形成“互保”关系。
    互保套贷,短期内确实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缓解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这一政策将各企业的资金、信用和责任相互捆绑,表面看来降低了企业风险,实则是一个巨大隐患。多名企业经营者表示,他们其实也都清楚互保套贷的危害。担保考验的是信用,互保圈中一旦一方或几方跑路,无限连带责任的条款下,没有跑路的企业就要承担所有债务。如此以来,即使在互保链条中经营不错的企业也会被拖垮甚至倒闭。
    前述企业经营者认为,互保圈里的企业,经营情况可能差不多,信用资质也就差异不大,“表面上是相互担保,但其实等于没有担保”。互保套贷天生的弊端注定这仅仅是一个权宜之计。
    正常融资和互保套贷都不能奏效时,有的企业想到了集资。
    他们的办法是,成立一家可控的融资服务公司,通过宣传和推广,许诺高息吸引普通民众融资。有的企业直接将这些融来资金用于经营;有的公司通过中间一家资质比较好、规模都比较大的公司作为样本,吸引民众前来投资,再将资金转用于自己的经营。
    

[1] [2] [3] 下一页

Tags:高利贷: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