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领导力研究 >> 正文

党建顾问建设不是权宜之计

http://www.newdu.com 2018/8/30 解放日报 赵刚印 参加讨论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上海正在积极探索通过聘请“党建顾问”实现组织覆盖的全新工作模式。数据显示,全市16个区共聘请1万多名 “党建顾问”,解决了近5万家“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的难题,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
    “党建顾问”,是指由各区、街镇、园区党组织选派,经“两新”组织聘请,通过签署聘用协议,进入“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人员。“党建顾问”队伍建设的出发点,最直接的因素是完成中央下达的“两个覆盖”专项工作。但事实上,“党建顾问”队伍建设不是完成“两个覆盖”专项工作的突击性任务,而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破解“两新”组织党建瓶颈的重要抓手。
    近些年来,上海“两新”组织呈现出量大、面广、发展快的特点,“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有明显提升,但离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由此,“党建顾问”队伍建设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推动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再上新台阶的基础性要素,必须落实落细。
    第一,“党建顾问”以嵌入式党建的逻辑,推动解决无党员“两新”组织开展党建的难题。
    依托外部力量的有效嵌入推动党的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政治优势。在一些特定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党的组织发展缺少自主性,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很难维持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觉依托外部力量的支持,将外部要素转化为组织发展的内部力量,有助于促成党的组织形态在新的母体中逐渐孕育、成熟,越来越具备自主性、内生性。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员”制度。
    目前,“两新”组织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历史节点上。10年之前,上海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就基本做到了全覆盖。但占90%以上的中小非公企业,很多根本没有党员,开展党的建设实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需要从外部进行“党员移植”。
    “党建顾问”工作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外部的组织力量引入“两新”组织内部。虽然“党建顾问”的工作关系并不在企业内部,但他们同企业签署“聘任合同”,是企业的一分子。这样一种嵌入式党建,使“两新”组织党的工作拥有可依托的专业力量。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组织员”制度的创造性发展。
    第二,“党建顾问”以常态化机制,弥补上了“两新”组织党建存在的人力资源短板。
    长期以来,“两新”组织党建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以有限的组织力量去覆盖数量巨大且不断变动的“两新”组织,难免挂一漏万。有些时候,也许可以实现“点”的突破,却很难支撑“两个覆盖”的更高要求。要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要完成更艰巨的任务,必须对现有组织资源进行一次再整理、再挖掘。“党建顾问”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创新之举。它创造性地使“两新”组织党建拥有了一支稳定的、常态化管理的组织力量,有助于破解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展不深入、不扎实的问题。
    第三,“党建顾问”以党务派遣的形式,解决了党的工作有效进入“两新”组织的问题。
    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外部介入是“两新”组织党建发展的关键一环。实践中,“两新”党建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即党的组织资源非常强大,但这些组织力量总体是在“两新”组织的外围转圈圈,无法有效进入内部发挥作用。
    客观上看,“两新”组织党员人数不足、党务工作者流动性较大,使得党建工作的稳定性较差。同时,在“两新”组织内部,党员这一政治身份同雇员这一职业身份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或多或少影响到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不同于传统党群工作者 “外部人”的定位,“党建顾问”以党务派遣的形式进入 “两新”组织内部。由“外部人”转换为“内部人”,由“路过型”转换为“常驻型”,就能形成“走得进、坐得下、聊得开、有往来”的良性工作生态。这是对传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一大突破,将促进“两新”组织党建内生力量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实现“两新”组织党建的自主生长。
    第四,“党建顾问”以契约化管理,打通了“两新”组织党建的“最后一公里”。
    传统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模式比较依赖于党群工作者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随意性较大,工作成效容易反复。“党建顾问”采取的是契约化运作模式,将 “党建顾问”同“两新”组织的关系固定下来。“自由人”转为“契约人”后,“党建顾问”的行为就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有着制度化、法制化的意义,是一种契约式党建。
    目前来看,将契约化管理引入“两新”组织党的建设领域,开辟了党建工作的新视野、新路径,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对“党建顾问”的契约化管理体现了党的建设制度化、法制化的要求,使“两新”党建工作由“软”变“硬”、由“虚”转“实”,完善了党建工作机制,加大了落实“两新”党建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契约”的订立使得“两新”组织党建的目标责任制、问责制等一系列工作具备契约性质,岗位责任得以强化,且让“两新”党建工作变得可考核、可测量以及更具持久力、约束力。
    第五,“党建顾问”以点对点服务,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同传统意义上的“党群工作者”、“党建指导员”相比,“党建顾问”队伍将过去停留在面上、过于笼统的“指导”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将过去“点对面”的粗犷式指导升级为“点对点”的精准对接,提升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就上海的党建工作而言,注重细节、“精细化操作”是长期以来的一大特色,必须坚持和发扬下去。
    第六,“党建顾问”队伍建设以共通共享,打破了社区党建同“两新”党建资源之间的壁垒。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上海社区层面的党建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而由于先天不足,“两新”组织党建资源相对匮乏。“党建顾问”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将社区党建资源引入“两新”组织并将其内化为一个有机部分。由此,社区丰富的人才资源得以向急需资源支持的“两新”组织倾斜,为“两新”组织党建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进一步将社区党建和“两新”党建纳入城市基层党建这一大格局下,使之成为上海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Tags:党建顾问建设不是权宜之计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