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管理层 >> 正文

吉姆·贝尔斯利:"黑"了黑莓

http://www.newdu.com 2018/3/7 21世纪经济报道 佚名 参加讨论

    “革命尚未成功,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也许我们今天的成绩有一天将化为灰烬,被瞬间抹去。”这是黑莓创始人、前联合首席执行官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在2001年说过的一句话,不料一语成谶,当时激励员工的话,如今变为了尴尬的现实。
    黑莓创始人、前联合首席执行官吉姆?贝尔斯利
    根据IDC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黑莓手机出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1.7%,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跌落至可怜的3.7%,而谷歌的安卓系统手机则占据了近80%的大半江山。截止8月15日,黑莓股价仅为区区11美元,与其鼎盛时期(2007年9月)的236美元相去甚远。本周一,黑莓对外宣布称,公司已组建了一个“特别委员会”来探索各种战略性选择,包括作价出售或是与其他公司组建合资企业等。这个信号清晰地向外界表明:黑莓,这个前iPhone时代的智能手机领导者,目前已经深陷泥淖。
    而贝尔斯利,这位曾经亲手将黑莓拉扯大,和另一位创始人迈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共同缔造了黑莓辉煌岁月的“养父”,自去年辞去黑莓CEO及董事会职务后,似乎早已看淡黑莓的衰落。今年2月,他将手上268万股黑莓股票全部清仓抛售。回望黑莓的兴衰史,几乎处处潜藏着贝尔斯利的身影,这不禁让人唏嘘: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缔造黑莓辉煌岁月
    少年时期的贝尔斯利是那种人人羡慕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顶尖,而且还是篮球、冰球场上的运动健将。除此之外,其商业头脑在那时就已展露无遗。7岁时,他挨家挨户地卖贺卡;10岁时,组织夏令营,带领学生团队承包粉刷生意。贝尔斯利曾发誓一定要拿到哈佛的MBA学位,愿望实现后,他进入了一家名为Sutherland Schultz的公司任副总裁。这些经历,为贝尔斯利壮大黑莓写下了脚注。
    1992年,Sutherland Schultz被出售,贝尔斯利加盟RIM(黑莓最初的公司名,2013年1月RIM与黑莓品牌合并。为方便表述,下文统一采用“黑莓”)与拉扎里迪斯并肩作战,并给公司带去一个大礼包——自掏腰包投资25万美元。那时候,黑莓还只是一家只有14名员工的小公司。
    黑莓两位前联合CEO:迈克?拉扎里迪斯和吉姆?贝尔斯利
    加入黑莓后,“商业精”贝尔斯利与“技术控”拉扎里迪斯这一对“最佳搭档”共同致力于黑莓的业务和技术创新。他们敏锐地嗅觉到市场的变化,将黑莓的业务焦点从单向传播的寻呼机转移到双向寻呼的手持设备,并制定出了以无线电子邮件为核心的产品路径。1999年,第一款双向寻呼的移动设备黑莓850正式诞生,市场的热捧让黑莓当年的销售额暴增80%,达到8500万美元。
    但让黑莓真正名声大噪的,仍要归功于它在“9?11”事件中的出色表现。作为当时唯一及时传递了灾难现场信息的通信工具,黑莓在美国掀起了一股购买狂潮。在时代背景的推波助澜以及贝尔斯利的强势领导下,黑莓成功打入众多企业和政府内部,在高级白领和企业人士之间享誉盛名。2007年,黑莓用户达到1000万,成为加拿大最赚钱的公司。那一年,黑莓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股价狂飙到惊人的每股236美元的历史最高位。
    “RIM正如我们的生命,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也是我一直渴望的、梦想的、努力尝试去做的。”对于黑莓,贝尔斯利曾经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和为之奋斗的动力。看着这个他一路培养起来的“孩子”的出色表现,贝尔斯利自然是满心欢喜与骄傲。
    固步自封的黑莓
    然而,在竞争激烈和变换莫测的商海里,从来没有永远的赢家。过度盲目的自信蒙蔽了贝尔斯利原本犀利和富有远见的商业眼光。2007年1月,苹果公司发布移动终端的传奇iPhone,正式展露了自己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野心,本该嗅到火药味道的黑莓公司高管们却不为所动,“苹果公司以及iPhone就好像进入了一个早已经充满竞争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消费者们已经有很多选择了,要说苹果公司给黑莓带来了什么挑战,我觉得是夸大其词。”面对苹果的来势汹汹,贝尔斯利完全不屑一顾。他甚至在这段紧要的竞争阶段“分了心”。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9年间,出了名的“冰球迷”贝尔斯利三次寻求购买一支冰球队却屡屡泡汤。在哥伦比亚商学院博士埃里克?杰克逊(Eric Jackson)看来,假如在这段期间里,贝尔斯利没将大多精力放在冰球运动上,或者他会注意到黑莓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至此,一直以来被称为“全球最具有创新意识的电信产品开发商”逐渐变得固步自封起来。“iPhone是在给消费者出难题,想想看,你怎么在触屏上输入密码呢?比登天还难,因为你根本就看不见你输入的是什么。”彼时,贝尔斯利还在为自家的Qwerty键盘而洋洋得意。而搭档拉扎里迪斯也坚信:“移动产品最终的趋势还是回归按键”。
    讽刺的是,近两年之后,面对势不可挡的触屏大浪潮,黑莓终于幡然醒悟,在2008年11月发布了首款触屏手机Storm。作为后来者,贝尔斯利深谙直接在欧美市场与苹果正面交战并不明智,他聪明地将目标瞄准了拉美和亚洲市场,并在数月之内让黑莓手机在印尼市场份额极速上升。然而,让其料想不到的是,这时半路杀出来了一批亚洲低价智能手机厂商,硬生生地截了黑莓的财路。
    黑莓Storm,作为黑莓智能手机的转型之作,并没有像它名字一样在业界掀起狂风暴雨。尽管贝尔斯利等高管不断借助媒体等渠道对其进行极力推广,但仍没能撼动当时iPhone不断攀升的销量。据统计,Storm第一年销量达到100万部,但较之iPhone上市3个月就卖出100万部的卓越战绩,不免相形见绌。
    科技巨头的陨落
    贝尔斯利和拉扎里迪斯的这次判断失误,让黑莓从智能手机的浪潮之巅跌落。此后,该公司股价一路狂泻,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中时常慢人一步。黑莓的创新基因,终究没能一直延续。2011年春天,糟糕的业绩让黑莓被迫全球裁员10%。雪上加霜的是,同年10月,黑莓基础设施发生故障,致使数百万黑莓用户连续3天遭遇断网故障。不久后,黑莓公司宣布将众人期盼的黑莓10推迟至2012年底发布,消费者开始对其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2012年,黑莓股价跌至15美元,部分投资者强烈要求更换公司领军人物。迫于压力,去年1月,被批评“无作为”的贝尔斯利和拉扎里迪斯黯然辞去了公司联合CEO的职位。同年3月,由于和新上任的CEO托斯顿?海因斯在战略意见上不合,贝尔斯利索性退出董事会,不再参与黑莓的决策工作。自今年年初抛售掉黑莓股份后,贝尔斯利基本上已和黑莓撇清了关系。如今,他的工作是为一些风投公司和创业公司提供商业咨询服务,空闲时还能打打冰球。
    而黑莓,这个曾经让贝尔斯利成名和引以为傲的“孩子”,却陷入了挂牌出售、大股东纷纷辞职的悲凉境地。黑莓现任CEO海因斯希望通过寻求私有化,以期扭转公司命运。目前,业界都在猜测谁会是“收养”黑莓的买主。《华尔街日报》认为,微软、三星和联想都有可能购买黑莓。也有分析人士表示,黑莓此前的大股东Fairfax 金融控股公司、专注于科技投资的银湖基金公司以及一些加拿大养老基金都有可能将其私有化。
    看着黑莓一路衰退,“退隐”之后的贝尔斯利还会为他曾经心爱的“孩子”而焦心吗?“我从不流连于过去,因为一切事物都在它特有的位置与时间点上。一切还在继续,我们必须接受所有接踵而来的境况。”贝尔斯利的这句话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解释他此刻对于黑莓的态度。

Tags:吉姆·贝尔斯利:"黑"了黑莓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