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

http://www.newdu.com 2020/11/26 本站原创 蔡昉 参加讨论

    核心阅读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点,准确把握我国所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点,准确把握我国所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按现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5.7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随后进入负增长。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出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由于人口红利减弱,传统增长动能下降导致潜在增长率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相应呈下行趋势。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改革和工作部署,达到了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从供给侧提高GDP潜在增长率的良好效果。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明显增强,没有发生系统性风险和增长速度的大起大落。2010—201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7.4%,大约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2.6倍、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增长率的1.6倍、高收入国家平均增长率的3.9倍。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共享性明显增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GDP实现了同步增长。2020年,我们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有针对性地、按照更高要求持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破解新发展阶段面临的经济发展挑战和制约,解决一系列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培育强劲持续的发展新动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比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9040美元)高出13.7%,接近高收入国家分组的下限水平(12235美元)。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在新发展阶段第一个五年打下扎实基础,再经过两个五年的努力,我国将在2035年如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综上,在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正是为此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新部署。
    用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落实好党中央在“十四五”和更长时期的各项战略部署,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世界经济格局更加多元化,并继续呈现分化和量变趋势。2010—2019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世界占比从9.2%提高到16.4%,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重也从31.1%提高到37.3%,这一期间我国GDP增长对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贡献率分别为28.9%和51.6%,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扩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加剧了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国发展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经历着深刻的阶段性变化,发展的基本面长期向好,但也面临诸多前进中的困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认识新发展阶段的钥匙。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创新能力、稳固农业基础地位、缩小收入分配和区域发展差距、改善生态环境、补足民生短板、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任务艰巨而紧迫。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效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更有针对性地把我国发展的各种潜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和韧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必须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才能避免被困难牵着鼻子走,在新发展阶段走出创新发展道路。
    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发展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重大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高的潜在增长率;另一方面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了战略路径。
    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国民经济均衡性,通过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主动调整,已开始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循环。2010—2019年,我国按支出法计算的GDP中,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的比重平均达到97.9%,其中最终消费所占比重平均为53.5%,增量占比则高达59.7%,国内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0%上下。还应看到,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在国际比较中仍然偏低,同时最终消费增长率明显快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快于本国GDP增长率,因此仍具有较大潜力。近年来,在最终消费总支出中,政府消费约占30%;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消费约占78%,农村居民消费约占22%。可见,在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扩大的基础上,我国消费需求潜力可以得到进一步释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重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使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内生于包括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中,通过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就能在促进消费需求的同时拓展投资空间,扩大投资需求。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继续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和独特发展优势,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区域均衡发展以及供给侧与需求侧相互协调等方面着力,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转化为超大规模资源配置和超大规模国民经济循环,形成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要求,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重点改革举措深入实施。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Tags: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