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科技管理 >> 正文

打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旋转门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12-11 06版:理论评论 版) 蔡学军 田… 参加讨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实施和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政策,是推动科技和人才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撬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杠杠。
    科技成果转化遭遇四重门
    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仍相距甚远。归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科技人才“软实力”欠缺。中国工程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工程师能力同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差异,不是体现在知识和技能等“硬实力”方面,而是体现在“软实力”方面,比如商业意识与商业计划、团队沟通、跨文化理解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写作等,这主要与我国工程教育长期缺乏商业与人文教育有关。
    科技成果转化内动力不足。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重视基础性研究,强调高水平的论文,忽略对科研成果的转让和价值的挖掘,导致大量的科技成果处于“休眠”状态。在人才评价和激励中,存在着“重研究轻应用、重成果轻转化、重论文轻专利”等现象,在职称评价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中,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因素得不到体现。根据2011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报告,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在15%-20%,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60%-70%。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优。知识产权制度是保证技术要素成果权利化、资本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基本前提。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不仅挫伤企业研发的积极性,也阻碍技术要素的正常交易和产业化。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实行“雇主优先”的原则,科技人员大多数成果都属于职务发明成果,发明人所在单位是法定的原始权利人,许多单位以职务发明为由,将科技人员的成果单位化,收益与成果价值不对称。
    技术生命周期和高风险性的影响。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技术更新的周期日益缩短,当一项技术占据一定的股份后,会影响后续新技术的入股。同时,新技术具有高风险,很多技术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市场应用前景,也使其市场价值难以判断,一些企业宁愿一次性奖励或利润分成,也不愿轻易让技术占股。
    打通从创新到创业的旋转门
    创新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方式。积极探索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人才资本转移转化相结合的分配机制。完善职务发明奖励和报酬制度,提高对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的激励力度。积极探索对职务发明人实施年薪制、项目提成制和协议工资制等薪酬激励方式。结合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建立健全既体现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又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工资制度。
    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在科研机构和企业间自由流动。完善科研机构、高校科技人员在企业兼职兼薪办法,科技人员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害本单位技术经济权益的前提下,在其他企业从事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活动并依法获得相应报酬。兼职创办科技型企业或与他人合作创办企业的,由科技人员与本单位协商约定利润分配比例或薪酬待遇。离岗创办企业或到其他企业任职的,应与原单位签订书面协议,约定离岗期间的工资、医疗、意外伤害等待遇和各种保险以及回原单位工作的相关事项。
    鼓励职务发明人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的运用与实施。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执手段,保护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支持职务发明人与单位通过协商约定对职务发明收益分配比例。对于一定期限内单位无正当理由运用实施的知识产权的,给予职务发明人自行运用实施的优先权。
    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着重评价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研究由用户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着重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技术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产业化开发由市场和用户评价,着重评价对产业发展的实质贡献。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职称评价中,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因素的权重,改变片面看论文、课题和经费数量的评价导向。

Tags:打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旋转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