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科技管理 >> 正文

以创新为导向的德国科研管理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学习时报》2104-01-07 姜卫平 参加讨论

    作为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德国蓬勃的创新能力,与其在科研管理中激励创新、支持创新、保障创新密不可分。
    坚持研究独立、学术自由的精神
    科研的魅力在于创新,创新是科研发展的本质要求。学术创新固然需要宽松的文化氛围、必要的经济支撑等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员要始终保持内心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一定意义上讲,德国崛起于自由精神,是自由精神让德国科技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的德国洪堡大学的创始人洪堡提倡学术自由,认为现代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合”,以知识学术为最终目的。因而大学应该秉持寂寞和自由的原则。寂寞意味着大学要坚持管理和学术上的自主性,不为各种利益所左右,与之保持距离。科学的目的在于探索纯粹的学问和真理,而不在于满足实际的社会需要;教师和学生应甘于寂寞,不为任何俗务所干扰,完全潜心于科研。自由一方面是针对国家而言的,要注重大学的权利与国家的职责,另一方面指研究应遵从科学的内在要求在自由的条件下进行。科研自由不但体现为科研人员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按照自己的目标和意志从事研究,更重要的是可以不受干扰地潜心于科研。洪堡的理念和思想成为德国高等教育和科研的精神之所在。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是大学和非大学研究机构的主要财政支持者,但并不干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内部事务。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高校进行监管,但这类监管并不涉及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具体内容。德国《基本法》责成政府保障高校的“学术自由、科研自由、教学自由”。德国认为,“大学是科研最重要的场所;国家必须维护科学的自由并通过提供人员、资金和组织手段实现并促进将科学传授给下一代人的工作”。自由的学术氛围也是吸引外国学者和学生到德国从事科研的重要原因。
    保证科研的开放性
    德国在科研管理中,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科研活动的开放性。德国大学在历史上形成了一项重要的学术交流机制,那就是禁止本校毕业生在本校任职,防止“近亲繁殖”,保证了科研的开放性。教授是大学最重要的教育和科研资源,为防止“近亲繁殖”和任人唯亲,德国大学规定教授必须从本校毕业生以外人员中招聘,并且要经过公开、透明、严格的程序。大学助教也必须通过公开的方式从校外人员中招聘,德国各著名大学规定,助教不能从本校应届毕业生中留用,并且通常助教任期满6年后必须离校,向其他大学应聘教授职位或者到别的单位求职。大学外的科研机构也非常重视科研资源的整合与合作。马克斯 普朗克学会(MPG)一直努力在不考虑国籍的前提下发现合适的科研人才,其所属研究机构的学术带头人基本上都从外部和国外的科学家中招聘。亥姆霍兹联合会(HGF)的科学家们不仅互相合作,而且还与联合会以外的科学家进行跨学科、跨机构、跨国界的合作。这些措施保证了德国科研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使科研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促进了各学术流派的交流,使科研活动始终充满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德国科研政策和战略是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科技创新,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条件,提高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联邦和各州在各自职权范围内支持科研活动,并针对社会、技术、公共医疗和经济领域的问题,为国家提供可能的行动方针。德国政府一再增加科技投入,主要用于成果转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科技资助,约70%用于成果转化或相关目的;加强大型科研机构与经济界合作,包括战略基金、合同、委托、许可证、咨询等形式,使科研、企业和市场紧密结合;兴建技术园区,鼓励风险投资。德国准备成立由企业家和科学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组织产业界和科学界的研究联盟。弗劳恩霍夫协会(FHG)的核心任务是开展应用研究,促进经济发展及社会利益,其合作伙伴及客户是工业和服务性企业以及政府机构。莱布尼茨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向公众、政界、科学和经济界提供科研类服务,如中介、咨询、成果转化等。德国约70%的研发投资由经济界承担。经济界致力于科研的领域有汽车工业、电气、化工和机械制造等,其科研活动注重应用和成果,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有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但也与其他科研机构进行联合项目合作。促进科研合作也是精英大学科研管理的一大特色,大学在科研和市场之间牵线搭桥。柏林洪堡大学努力创造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条件,支持科研人员创业,为其提供创业基础设施,提供各种咨询和培训课程,为创业者建立人际网络,为科研项目寻找合作伙伴,尽早发现科研成果的价值和专利潜能,提供申请专利服务。柏林洪堡大学成立了科研服务中心,帮助科研人员开办自己的企业,成功地指导了50多名毕业生、教授及科研人员创业。
    重视基础性、前瞻性、跨学科研究
    基础研究在德国科研战略部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德国科研中占有很大比重。从政府资助的主要研究机构来看,马克斯 普朗克学会(MPG)是国际上规模最大、威望最高和成效最大的自治科学组织,也是德国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机构,涉及物理技术、生物医学、基础科学技术与人文等学科领域,致力于国际前沿与尖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其下属研究所被誉为基础研究领域的“杰出中心”,享誉海内外。亥姆霍兹联合会(HGF)是德国最大的科研机构,在能源、地球与环境、生命科学、关键技术、物质结构以及交通与航天等六个领域开展前瞻性的、着眼于未来应用的基础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代表着德国的科研形象,充分体现着科技进步、创新应用相结合并进而直接影响社会发展远景的鲜明特色。德国还从制度上对基础研究中的长期项目给予充分保护。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研究的全部是长期项目,期限都超过15年,有的项目已经持续了200多年,比如古埃及字典研究、拉丁碑文研究。
    德国科研资助机构每年与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研究兴趣。德国学界认为,所谓前瞻性研究,就是对开辟新的领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科学问题,以及对未来产生深刻影响的研究。前瞻性课题不但富于创新,而且具有很大风险性。对前瞻性研究的资助原则是从萌芽状态开始扶持,在立项时向前瞻性课题倾斜。
    德国科研管理中对跨学科研究亦情有独钟。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近年来一大批使用跨学科方法从事研究与合作的科学家陆续获得诺贝尔奖,证明了跨学科研究对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德国“精英计划”的一个资助方向是促进尖端领域科研的“精英集群”,目的在于使来自同一地区的优秀科学家可以跨学科地共同研究一个社会或经济相关的主题,加强这些大学或研究机构在跨学科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精英集群整合了德国大学的科研潜力,并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除了大学内部的各个机构外,大学外部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伙伴也参与了精英集群。莱布尼茨学会(WGL)重点进行以需求为导向和跨学科的研究活动,它同企业、公共机构和高校保持着紧密联系,并且为它们提供研究基础设施。亥姆霍兹联合会(HGF)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国别科学家的合作,使科研活动在研究项目、研究领域乃至更高层次上实现真正的跨学科研究。
    提高科研的国际化水平德国大力实施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在2002年,德国联邦教研部就出台了《教育与研究向世界开放:通过国际化实现创新》,强调德国加强与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德国不但资助本国青年科研人员去国外做博士后研究,进行高水平学术交流,还资助国外学者到德国从事科研工作。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资助学生、学者国际间学术交流的学术机构,其五个战略性目标为:吸引国外青年学者前往德国学习研究,并尽可能与之保持终身联系;以宽容和开放的精神培养德国青年学者及领袖型人才,使之成为世界精英;资助德国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提升吸引力;加强日耳曼语言文学、德语、德国文学以及德国国情在国外高校的研究;帮助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东部的转型期国家建立高水平的高校体制。资助项目包括:青年学生的交换、攻读博士学位、实习、客座教授,以及考察和创建国外高校。自1925年成立以来,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共资助了150多万名国内外学者,其中2012年共资助了约75000人。德国政府精英计划资助的精英研究生院、马克斯—普朗克国际研究生院(IMPRS)以及由PhDNet项目资助的跨国博士项目,为特别优秀的德国和外国学生提供了在德国各地的精英中心从事博士科研的机会。洪堡基金会等机构同样为科研人员提供资助,为外国高水平学者提供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并保持和维系由此建立起来的学术联系。德国国际学术交流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每年给25万国际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奖学金支持,希望将来能达到30万人。

Tags:以创新为导向的德国科研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