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科技管理 >> 正文

加强公众参与技术评估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学习时报 卢阳旭 赵… 参加讨论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技术的社会影响评估成为日益紧迫的议题。近年来,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使用在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论甚至冲突,新技术的社会风险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以基因技术为例,人们围绕基因技术在生殖、医疗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会给人们的安全、健康和社会伦理等造成何种影响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争论,出现了所谓的“挺转”和“反转”两派极端的观点。这些争论凸显了技术的社会影响评估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技术的社会影响评估在西方学术界常被称作技术评估,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技术预测研究。二战后,大量新技术的引入、推广在带来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等一些不良的环境和社会后果。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和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技术评估应该综合考虑技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对于技术风险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几十年来,虽然技术评估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拓展,但它始终保持着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强调对技术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可能的负面影响进行系统的考察;二是直接服务于相关决策。
    人们对技术社会影响评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在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技术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到目前为止,技术评估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早期预警性技术评估模式、建构性技术评估模式、公众参与技术评估模式三个阶段。早期预警性技术评估模式强调,在引入、扩散新的科学技术时,应尽可能预测其给环境、经济、健康、安全、社会伦理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据此采取必要措施,使负面影响最小化。建构性技术评估模式认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嵌入到特定的社会情境和制度背景中的,科技风险具有社会建构属性。技术评估不应只强调技术专家的技术性预测,社会各方(包括政府官员、自然和社会科学家、工程师、企业所有者、消费者等)都应该能够参与到技术评估当中。公众参与技术评估模式认为,技术评估是一个科学的、互动的和沟通的过程,它致力于帮助人们形成关于针对特定的科技领域(产品)的政治观点和公众态度。换句话说,技术评估应能帮助公众获得科技的社会影响的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公众参与技术评估模式认为,技术评估应能促成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沟通,并为之提供便利。
    经过近20年的实践,公众参与技术评估模式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检验:一是增加了技术发展以及技术社会影响评估的社会合法性;二是更好地把社会价值、社会利益作为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让技术发展真正嵌入到社会当中。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它也常常会碰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合格的”(既有参与意愿又有参与能力)参与者比较难找,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议题而言更是如此;二是参与者容易把焦点放在相对狭小的具体问题上,对问题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把握程度不够;三是增加了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环节的成本。虽然国外的实践证明,上述困难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得到解决,但由于我国公众参与技术评估的相关经验还相对匮乏,上述困难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和仔细的研究。
    可以看出,技术评估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科学”“沟通”和“公众参与”三大支柱逐渐就位的过程。“科学”指的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技术评估过程中,科学需要向人们提供技术后果、技术风险控制机制等方面的客观信息;“沟通”指的是各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交换,随着人们对技术评估认识的深入以及沟通工具和沟通方法的完善,现代技术评估中的沟通越来越强调走出单向的、小范围的沟通,开展开放的、互动式的沟通;“公众参与”指的是让公众参与到技术发展、使用、利益分享和风险控制的讨论和决策中。随着公众风险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公众参与技术评估也不再只是满足于“知情”“理解”和“专家讲—公众听”的模式,而是越来越强调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相关议题的设置和决策的制定过程中。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公众参与技术评估的目的不一定是要达成一致,而是让各方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社会”议题的复杂性,并为人们研究和讨论这种复杂性提供一个平台,通过它来识别、减小科技风险,而不是在回避和躲闪中放大风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对公众参与技术的社会影响评估的研究,应当成为提高我国科技社会治理能力的题中之义。 
 
    

Tags:加强公众参与技术评估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