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科技管理 >> 正文

技术创新:超越粗放化发展模式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大众日报 曾宪奎 参加讨论

    粗放化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不利于打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积累鸿沟”
    技术创新粗放化的发展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对我国经济转型产生负面作用。
    创新成果的粗放化,妨碍了我国通过技术积累绕过发达国家“专利池”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进程。
    西方发达国家在长时间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与专利,与后发国家之间形成“技术积累鸿沟”,并通过构建“专利池”等形式,对后发国家的研发活动构成障碍,以便达到长期占据技术创新领导者地位。据统计,1986年到2010年美国累计授权发明专利量高达327.9万件,而我国截至2012年底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仅为111.1万件,仅为美国的1/3。一般而言,我国近几年在专利申请方面表现出的数量大的特点,将非常有助于技术积累,进而有利于我国企业通过技术积累绕过发达国家的“专利池”等障碍,逐步实现技术创新的超越。
    但是,创新成果的粗放化,使我国专利质量较低,严重影响了技术积累的效果。据统计,我国有效专利的持续期限大多维持在3到6年,而国外则集中在6到10年间。其中,国内有效专利维持5年以上的比重仅为49.2%,远低于国外的89.1%;维持在10年以上的,仅有7.6%,而国外则高达32.8%。专利的有效期限能够较好地衡量专利质量水平,一个好的专利能够产生足够经济效益,其持有者有足够的动力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为其续费延期,其有效期限必然较长;而质量较差的专利,无法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因而专利持有者往往没有动力继续为其续费。我国专利的有效期普遍较短,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些专利的质量较差,而这样的专利如果纳入到“技术积累”的范畴之中,会产生很大的泡沫,真正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突破也就远比从数据增长看起来要难得多。
    技术创新的粗放化,阻碍了企业良好发展模式形成,进而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综观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均是在形成“研发投入加大—创新成果转化—竞争力提升—利润率提高——研发投入加大”的良性循环基础上,保持了长期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控制力。而当前我国的企业,普遍还处于依托低成本优势维持竞争力的阶段,要转型到这一良性发展模式,还需要较长时间。从宏观的角度说,只有大量企业进入了这一良性循环,宏观意义上的经济转型才能真正实现,因而进入这一良性的发展模式,是我国企业发展转型的目标。
    但是,技术创新的粗放化,延缓了这一良好循环的形成。一方面,技术创新的粗放化,导致企业贪大,将研发资金投入到过多的项目中,严重影响了创新产出的质量提高。研发投入对创新效率的作用,不仅要考虑投入的绝对额,更要考虑单个企业或项目的投入强度。有研究表明,2004—2011年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84.1万元,比2004年提高了360.8%,虽然增速较快,但是其绝对数额依然较低;而企业平均每个研发项目经费支出在2011年更是只有217.6万元,不仅绝对数额低,而且7年间的增长率也仅为26.7%。单个项目的投入数额如此低,使创新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产出成果的质量难以保证,虽然部分大型企业也在一些研发项目上投入较大规模的资金,但是与发达国家大企业的投入数额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粗放化,影响了创新成果的成功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意味着我国大量的专利其实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长力,不能形成企业的真实竞争力,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影响了企业利用技术创新推动竞争力转型发展。
    另外,前面提到的我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的投入失衡,也会影响到我国未来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综合这些因素,技术创新的粗放化问题,扭曲了企业从低成本竞争力向以技术创新为主要依托的核心竞争力的转型进程,对我国整体的产业升级构成阻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技术创新:超越粗放化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