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片
杨东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提要 ■如果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比喻为高速行驶的汽车,那么电子支付就是高速公路。 ■带有创新性质的金融模式、金融现象不是简单地在金融中加入互联网技术因素,技术的进步只是新金融业态的基础。 ■与以往的技术只是被动的被治理角色不同,新技术由于具有新的方法论和新的智能手段,已经演化为新的治理模式,开始深刻地改变我们原有的法律和治理。 现在,移动支付已经不是新鲜事。扫一扫即可完成付款,大到商场,小到路边小贩,都可使用移动支付来结账。从2016年全年数据来看,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笔数首次超越互联网支付,成为里程碑式的事件。另有国外媒体称,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移动支付已进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完全有取代钱包的可能。移动支付蓬勃发展的背后,有哪些新挑战和新机遇?就相关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
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记者:从交通出行,到商业消费,再到公共服务,诸多领域都可以实现手机支付。这在其他一些国家可能难以想象。为何中国民众对于新型支付手段的接受程度远比其他国家要高?
杨东:这与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广大群众消费观念和模式的影响密不可分。中国的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两者相伴相生,互相促进。正是依赖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电子支付手段,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才得以迅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阶段曾经面临一些阻碍。一方面,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商家和在网上开店的个人用户而言,越来越难以承担因与商业银行连接而产生的维护成本和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在茫茫的互联网中,商户与交易者的信任面临冲击。提前付款模式中,购货方无法相信小商家和网店的信誉,实际上购货方受骗的事件也屡屡发生。货到付款模式中,商户也往往无法承担购货方大量拒收的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
因为信息高度不对称,当时的市场开始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电子商务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后来,在新技术发展的促进下,具有担保功能、廉价高效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因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而异军突起,成为电子商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与国外普遍更加信任银行等大型正规金融不同,在电子商务熏陶下的中国消费者对于灵活机动的支付机构具有较大的信赖,支付机构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信任支付机构的消费者也信任支付机构的创新措施。同时,虽然支付手段日新月异,但并非是支付机构一意孤行地向前推进,而是支付机构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的积极创新,并且当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层出不穷,人类数字文明时代的蓝图已现,拥抱万物互联的移动支付也自然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