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自由执业只欠临门一脚
2009-2014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超过四万亿,其中一部分投入基层分级诊疗体系,一部分投入城乡居民医保以降低居民自费负担。
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没有解决,一个原因是在这段时间,三级医院高速膨胀,形成了对医生、患者和医疗费用的三大虹吸效应。
2010-2013年,三级医院数量在全国医院中的占比由6.1%提高到7.2%,拥有的医师数占比由32.3%提高到39.9%,医疗收入占比由52.2%提高到58.3%,诊疗人次占比37.3%提高到45.2%,入院人次由32.5%提高到38.9%。
7%的医院集中了45%的医院诊疗人次,看病如何不难?绝大多数患者仅仅是看普通小病却要跑到高等级医院,看病如何不贵?
医疗行业的核心资源是医生。要分流三级医院业务,需要有老百姓信任的好大夫离开三级医院到社区医疗机构。
在中国目前的医疗卫生行政等级下,三级医院医生能比基层医生获得更高的收入、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提升机会,因此本应该在社区医疗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的优秀医生都被吸引到大医院。没有受到患者认可的优秀大夫,居民是不会到社区进行诊疗的。
所以,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关键是废除目前医疗卫生行业依然固守的行政等级制,从而放开医生自由执业,使优秀医生能够流动到社区医疗机构。
目前医疗行业维持行政等级制的核心制度是公立医疗机构的事业单位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医务人员事业单位编制身份制度。医疗行业众所周知,将优秀医生束缚在公立医疗机构尤其是三级医院的核心因素就是这个和公立医院捆绑在一起的事业编制身份制度。
2015年,打破这一制度将成为可能。继2014年5月推出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保的改革之后,12月又推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这若能落到实处,与公立医院捆绑在一起的医生事业编制身份的特殊待遇将消弭于无形,事业编制身份对医生流动的束缚将明显弱化。医生自由执业可能性越来越高。
Tags:医生自由执业只欠临门一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