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推进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新思路

http://www.newdu.com 2018/3/6 河南日报 郭玲玲 参加讨论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和深化,产业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的必由之路。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是指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将金融资源、金融手段注入到产业扶贫的全过程,实现产业政策、扶贫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无缝对接,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解决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和获得金融资源。近年来,贫困地区依托优势产业,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抓手,创新金融服务和信贷模式,深入推进金融支持产业扶贫,为贫困人群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发展红利、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随着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这种“政策性、公益性、单一性”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模式难以为继,要实现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和完善:
    强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贫困地区信用意识淡薄,贫困户时常存在违约、失信、逃债等现象,而失信惩戒手段有限,导致整体信用环境不佳,农村金融供给受到抑制。因此,要加强信用建设,不断塑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一是营造良好信贷环境。加强对贫困户的金融教育,提高其金融参与意识,强化信用和法律意识,着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同时,加大对恶意欠贷逃贷的打击和惩戒,尤其是要为银行依法清收不良贷款提供有力有效的司法支持。二是建立信用评级制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手段,根据贫困户劳动状况、健康状况及财务状况,建立贫困户专项评级系统,将“五险一金”“低保”“医保”等数据加入到贫困户专项评级系统中。另一方面,将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将信用评定结果与对经营主体的贷款授信结合起来。对评级授信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系统自动评分等级较高的贫困农户,在同等条件下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的待遇。三是丰富征信救济手段。对贫困户在征信系统个人信息中做出特殊标识,针对贫困户不良记录产生的原因,丰富征信异议救济手段,对非主观、非恶意形成不良记录的贫困户放款贷款审批条件,对恶意拖欠贷款导致信用记录不良的减少贷款额度。
    增强金融机构内在动力
    受农村扶贫固有的高风险、低收益特点制约,各商业银行过分偏好资产抵押,而大部分贫困户缺乏资产抵押和保证担保等,扶贫贷款投入不足。因此,要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一是发挥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扶贫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开发新型扶贫信贷产品。二是建立扶贫信贷投入激励机制。参照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对重点贫困地区的涉农信贷机构给予适当补贴或奖励,调动金融机构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针对扶贫金融合力确定资本充足率、贷款分类等方面的计算规则和激励政策,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三是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方式。针对扶贫贷款中抵押物短缺问题,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贫困地区农户和农业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探索发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水域滩涂使用权抵押贷款,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
    

[1] [2] [3] 下一页

Tags:推进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新思路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