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思路,有效推进了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国有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和控制力得到极大提升。相应地,国有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角色也有若干变化,比如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数量相对减少,质量有所提升;贡献率有所下降,支配力有所提升,等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这是关于国有经济身份、地位及其角色的最明确的法律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有经济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是关涉中国改革方向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1.国有经济具有保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功能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而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基本载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力量。因此,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这是关于国有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特殊功能及作用的最新概括。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混合所有制则是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经过放权让利、承包制、租赁制、利改税、股份制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战略性重组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国有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