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科学的形象、划界与普及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翠霞 参加讨论

    科学的划界问题
    这些形象的魅力促使科学的影响力日益扩张拓殖,科学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科学的公信力也愈渐增强,不仅改变了知识生产的格局,也开启了科学“泛化”之门。诸多非科学纷纷效仿科学,借鉴科学的方法、建制及其话语体系,确立并夯实自身在公共领域中的地位。其中某些知识或学科在“科学化”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比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考古学等在引入了科学的方法后,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分析更加理性,研究范式也有了新的突破。但不容否认的是,也有一些人假借科学之名,行“欺诈诱骗”、“谋取私利”之实,成为“伪科学”、“垃圾科学”、“不科学”的代言者。这些“科学”常常误导公众的行为选择,影响某些组织机构的管理决策,甚至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它们侵蚀着科学的合法性根基,摧残着科学的正面形象,也因此削弱着科学的公信力。如何将科学与非科学或者伪科学区分开来,将伪科学清除出科学的队伍,还科学以清明之相,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的划界问题得以提出并引发诸多讨论。
    划界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一方面是公众日常生活实践明智化的需要,通过清晰的划界标准的区隔,公众将会获得更加审慎地判别科学与伪科学差异的能力,比如在健康养生或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能够辨别区分何为可靠有效并值得信任的知识,何为妄言可疑与哗众取宠的花招辞令,从而能够作出合理的选择,采取有效的行动确保个体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相关政治、经济、教育、非营利组织和机构实现决策科学化与管理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划界标准的确立使相关部门能够在科学的方法理念以及先进技术的辅助下,在合理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过程中,整合优化各种资源,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出准确评估,排除伪科学或打着科学旗号的伪专家的干扰,避免决策错误,降低重大决策失误发生的可能,以达成组织的目标并完成相应的社会使命。
    此外,划界问题对于捍卫科学的独立自主性及其知识权威的身份地位也是必需的。只有摆脱常识、形而上学、神学以及原始思维的影响,坚持自身对客观真实准确的知识的追求,严守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明确界限,科学方能在与“他者”的区隔中始终占据优势席位,获得傲视其他一切知识信念的资本。
    科学的反区隔化普及
    科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是在大科学、后学院科学时代,专业化分工日益精细,社会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科学要赢得更多的支持和资助,必须要争取公众与其他机构组织的认可和信任,在更广泛的区域范围内树立起科学的可靠形象。因此,科学应走出“实验室”和“职业舒适区”,跳出自身的“势力范围”和“学术地盘”,跨越科学与公众或曰专家与外行之间的边界,向公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使公众真正接触了解科学,更理性地看待理解科学,从而更有利于科学正能量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塑造。
    反区隔化的科普方式主要包括博物馆的建设、各类科普协会组织的成立、科普图书的撰写出版、“科学素养”教育的开展、基本健康急救安全知识讲座、科普知识手册的发放、线上线下科普活动的举行等。比如,世界各地科技博物馆的纷纷建立,为青少年和普通公众更直观地了解科学技术提供了便利。在博物馆中,科技被打造成神奇的、令人惊叹的景观,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很多博物馆甚至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使游客在休闲娱乐中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这种科普与旅游资源的结合,极大地展示了科学的魅力。
    总之,上述各种科普化举措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科学的客观真理形象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知识鸿沟”,使公众成为科学中的“一员”,从而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科学家的立场重新审视科学知识生产的价值。由此,科学的公信力大大提升,影响范围日益扩展,产出效益也实现递增。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众语境下科学公信力的危机与重塑问题研究”(13CSH002)、江苏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科学的形象、划界与普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