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再谈主体管理学的定位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社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在上一篇《主体管理学的定位》之后的跟帖中,含英兄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任何一门科学只要正常发展起来就必然会进入“丛林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成为这个丛林里的一棵树、一株草而已,这是科学的本质所决定的,而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这样的观点乍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仔细一品味,发现与自己的理解有很大的出入,由于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楚,于是又开一个新帖来解释一番。
    首先,一门“科学”的表述不很准确,表述为“学科”是不是更准确一些?
    其次,“一门学科只要正常发展起来就必然会进入‘丛林时代’”,这个结论恐怕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如果还能称为“一门”学科的话,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的“范式”,如果离开了共同的东西而称为纯粹的“丛林”,那么恐怕很难再称为“一门学科”的,相对而言,由于经济学坚持了共同的前提假设,所以成为了一门学科而得到发展壮大,并且有步入“科学”殿堂的势头。反观管理学,到现在为止既没有共同的前提假设,更没有共同的范式,成为一门学科的地位恐怕都没有争取到吧?看看有几个人把管理学当回事就清楚了。归根结底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像亚当斯密那样的学科奠基人,有人试图来完成这项工作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至于是否能够成功则是另一回事,至少我个人不会理解将其认定为不可能。
    第三,主体管理学的最初定位确实是试图寻找到管理学的一个“基点”,然后在这个基点上能够包容当前所有的管理理论,从而使管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进而是管理学能够向“科学”进军,虽然自己看到了一丝门径,但估摸凭自己的时间、经理、能力和影响,要想完成这么一项伟大的工作希望非常渺茫,恐怕只能做其中的一点点工作。
    第四,如何才能为一门学科做出贡献呢?一种做法是重新发明轮子,这种情况在当前国内的“野路子学术界”非常多,比如很多动不动就称自己创立了一门学科的人就是,此前只穿马甲队某个民间经济学家的猛烈攻击就是针对的这种现象,正是这种现象导致了“丛林时代”的出现,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颗独立的树或草,就是不愿意认为自己的东西只是别人的一部分,宁愿自己特立独行而不愿融入主流,因为“主流”似乎成了一个不招人待见的词语,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一定是有一个主流的,任何暂时不在主流的知识只有三种结局:意识凭一己之力扭转了主流,使自己成为了主流的源头,如爱因斯坦、亚当斯密;而是融入主流,成为主流的一个支流和补充;三是自生自灭。主体管理学曾试图成为第一种,自感力所不逮,于是重新定位为第二种,绝不打算因孤芳自赏而自生自灭,当然,最后的结果如何难以预料,但至少不想死在起跑线上。

Tags:再谈主体管理学的定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