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眼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强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报告围绕人这一核心,对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作出部署。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
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改善消费环境,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服务供给。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围绕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为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报告在提出促进出口举措的同时,要求积极扩大进口。报告强调,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报告聚焦群众最关切最烦恼的事,提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从促进居民增收和减轻税负两个方面提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措施,既有使所有群体都受益的普惠性措施,也有针对特定群体的措施。在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面,强调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消除城镇“大班额”、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并对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提出了要求。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方面,从加强“防”与“治”两个方面作出部署,包括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开展全民健身。要求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报告还部署了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工作。
(作者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