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更大功夫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对人民的一往情深、对国家的坚定信心、对未来的高远擘画,再次重申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在,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宣示了不变的执政理念,传递了不变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对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思考,宣示了一个人民政党、一位人民领袖永远不变的赤子之心,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部署,对做好上海各项工作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排名前列的国际化大城市,近年来,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累计帮扶10.8万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128万镇保参保人员和478.8万来沪从业人员加入职保,覆盖低保、低收入、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梯度救助体系基本形成。“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329.7万老年人享受老年综合津贴。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49.3万套,改造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312万平方米。教育卫生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上海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新时代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更高。一方面,上海在医疗、教育、养老、生态环境改善、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民生领域的短板还没有从根本上补缺;另一方面,新时代上海人民的国际化、现代化新需求不断涌现。这就要求上海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增进民生福祉下更大功夫,做足调查研究功课,找准短板和问题所在,精准定策,精准施策。
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因此,增进民生福祉重在行动和落实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市民收入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健康上海建设,加强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要着力抓好医疗、养老、幼托、生态环境改善等重点工作,加强统筹规划,统筹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实干出成效作为干部考核目标,在“落地”上务求实效,在增强群众获得感上谋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和形象工程,尽力满足多样化民生需要,用心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实事,把民生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更有实效,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是一种享受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一种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新时代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从根本上说,需要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只有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路线,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品质生活创造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品质生活的主力军,才能汇聚起增进民生福祉的磅礴力量,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进程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Tags: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更大功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