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金融支持 推进产业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因地制宜,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发展产业最重要的是资金,而金融支持是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湖南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抓手,创新金融服务和信贷模式,深入推进金融支持产业扶贫,为贫困人群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发展红利、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我省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以及现代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省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仍将存在较大差距。据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分析预测,到2020年,湖南现代农业投资需求规模为6177亿元,投资供给总量为4728亿元,投资供需缺口达到1449亿元,占总投资需求的23.5%。在投资总供给中,大部分仍将依赖农户、企业自筹资金以及政府财政投入。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承贷主体不足。我省贫困地区大多处于偏远山区,农业产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真正符合商业信贷款资质条件的承贷主体不多;二是贷款风险较高。我省产业扶贫一般选择支持贫困户从事种养等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灾害风险高,容易造成贷款逾期甚至无法偿还,导致商业银行出现惜贷、慎贷倾向;三是金融服务创新不够。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贫困户能直接贷款的仅有农商行、农信社的小额贴息信贷,并且可获得的金融产品与农村扶贫产业发展往往存在契合度不高、适应性不强等问题。
在湖南“十三五”期间实施的九大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工程中,特色种植业扶贫工程要争取年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帮扶50万以上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特色畜禽业扶贫工程争取年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帮扶40万以上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如何推动金融更好服务我省农村产业扶贫?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对接产业扶贫多元化需求。一是针对贫困户种养殖业的资金需求特点,研究完善精准脱贫小额信贷政策,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大力发展订单、仓单步调一致质押等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农村产权融资业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加大特色产业信贷投入。
加强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构建产业扶贫多元化融资渠道。一是统筹推进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降低“三农”准贷门槛、扩大资金投放面,促使各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发展当地经济。二是探索发展社区类金融机构。培育发展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三是推广湖南沅陵经验,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设立农民创业资金互助社。四是探索建立市县两级政策性担保体系。支持大型企业集团自办或控股设立担保机构,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推动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提高服务产业扶贫的效率。一是建立县级农村综合产权平台。将国土、林业、农经、房产、工商、农机等部门管理的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实现农村产权交易流转鉴证、产权抵押贷款鉴证、农村资产评估、担保、法律咨询等“一条龙”服务。二是构建政府统贷平台。由县政府确定承贷机构,负责以借款人身份向政策性银行借款,并履行借款人各项义务。同时作为一级管理平台,负责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进行评价、信息征集和反馈。三是构建综合管理平台。以县政府的各类产业化办公室为依托,组建行业金融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作为二级管理平台,负责资金使用、项目评估论证、资金管理等事项,同时负责审核、筛选并向金融机构推荐合格的借款人。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一是推动建立农村统一的征信系统。收集整理农业企业、贫困户、行业等信息,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充实和完善农户、合作社、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二是建立农村诚信体系建设评价考核机制。制定具体考核、奖惩办法,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县级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乡镇、村的年度考核。三是建立农村信用奖惩机制。对信用良好的贫困户,给予相应奖励与贷款优惠;对失信或故意拖欠贷款的农户或企业,采用经济、行政、法律、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实行联合惩戒。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Tags:强化金融支持 推进产业扶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