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017年中国有115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入榜公司数量连续14年增长。高铁网络、核电、造船、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因此,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已经具备了在国内市场上同外资企业同台竞争的实力。
这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要求。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质量以及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目前,中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需求在加速释放。在上述领域加大市场准入开放、进口技术、设备和产品,将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放宽准入是既定举措 习近平主席指出:“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中国正在按照既定时间表、路线图自主开放,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中国通过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向世界清晰地表明谁在拥抱开放、谁在开历史倒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不断出台,开放步伐越来越快。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开放,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甚至连特朗普近日频频亮出的知识产权问题,这份报告也早已提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我国在制造业及金融等服务业方面加快开放步伐。去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在制造业方面,目前已基本开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行业,现在这些行业已经具备开放基础,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这都充分表明,中国将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既定时间表、路线图自主开放,不会因为外部的压力而改变自身的航向。中国主动提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向世界表明中国推进开放的决心以及维护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态度。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