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http://www.newdu.com 2018/6/1 经济日报 蔡智全 参加讨论

    治国之要,惟在得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些重要论述,都深刻揭示了人才资源的战略地位和用好人才资源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集聚、培育、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提供助力。
    人才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将选人用人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推动事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归根结底都需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为此,应更好营造人才自由择业、平等竞争、各显才华、多向度流动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高效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优化人才配置的制度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相继推出多项人才培养工程,成效显著。最新一次全国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比例达15.5%。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充分释放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就要更好集聚、培育人才资源,在建设人才队伍、优化人才配置、营造良好环境上下功夫、做工作,从而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一是建设更大规模的人才队伍。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在选人用人上体现出“高精尖缺”导向,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一方面,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先进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和职工继续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上下功夫,继续做好引才、用才、留才工作。
    二是促进人才优化配置。人才流动起来,才能使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获得丰富经历,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才的内在潜能。当前,重视人才流动、促进人才优化配置已经成为各地的共识,应考虑建立健全推动人才顺畅流动的机制,促进人才在不同机构和不同地域间有序流动。比如,打破户籍、地域、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制定出台支持人才落户、居住、子女就读、配偶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等政策措施,帮助人才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做好一系列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安排,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使人才红利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此外,还要完善工资、医疗待遇、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总之,要从整体上促进各地区、各领域的人才供求形成新的平衡。
    三是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说,只有建立健全识才、选才、用才的科学制度,为人才在工作上提供强大支持、在生活上提供有效保障,营造公平、公正和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才能形成群贤毕至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国家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进一步释放了人才的创新活力。比如,从2017年起,云南、贵州、甘肃等地不再把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职称申报和参评的必备条件;浙江等地广泛开展企业、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衡量人才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等等。面向未来,还要继续在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相关利益分配,还要创新体制机制、做好人才服务,搭建好人才发展的“软平台”,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重才、用才之风,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Tags: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