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蓄中国经济新动能 当把观察中国经济的视角从传统产业转移到新兴产业时,生机勃勃的春日气息更是迎面扑来。
独角兽企业的群体性崛起,近来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热议话题。独角兽企业,一般是指创办时间相对较短、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企业。如今,全球每5家独角兽企业里,就有2家诞生于中国。全球十大独角兽企业中,一半来自中国。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宋磊认为,庞大的国民经济规模及其带来的强烈互联网效应,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迅速扩张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的中国企业,很多是依靠互联网效应发展起来的非制造业企业。这表明,其他具有相同特质的中国独角兽企业,也有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可期前景。
独角兽企业大规模扩张背后,是中国经济新动能快速积蓄的宏大图景。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用软产业和软性制造业的框架,分析了中国新经济。她表示,软产业是以软投入为主体,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业,包括知识软产业、文化娱乐软产业、信息软产业、金融软产业及其他服务业。软性制造业是指以满足软需求为主要目的,软投入在产品总价值中占比超过50%的制造业模式。截至2017年,具有高品牌价值和高技术价值的软产业和软性制造业,在中国所有产业中的占比已达到40%。“软产业和软性制造业不仅增长迅速,而且具有可持续性,能够与传统行业的下滑压力形成对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拉动力。”
以改革释放中国经济活力 面对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何以体现出如此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归纳了三个原因。一是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的新条件下,中国发挥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一些基础性技术领域,通过整合优势力量能够实现更高效的研发和应用转化。二是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本红利开始显现。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要求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支撑转向人力资本支撑,而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储备了大量人才。三是庞大的市场规模成为中国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中国已形成规模居世界首位并持续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庞大而多样的消费需求,为技术发明的转化应用提供了丰沃土壤。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如何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郑宇劼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只要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落实到位,中国经济必然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在众多改革举措中,郑宇劼尤为关注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他认为,把财税从过去的“小财政”“小税收”,提升至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地位,是一个正确方向。未来,我国在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方面应进一步发力。
记者 毛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