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督查贯彻问题导向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今年以来,作为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可谓动作频频,时常对外公布的督查通报似乎已经成为生态环境部的固定动作,成为各界了解大气环境问题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区域强化督查仍旧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以及汾渭平原的11个城市持续进行。
根据生态环境部9月20日的通报,日前,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继续开展,其中,200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的224个县(市、区)进行督查、核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06个。同时,90个督查组对汾渭平原11个城市的90个县(市、区)进行督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82个。
一直以来,围绕大气污染治理的话题总会占据舆论焦点位置,特别是在安排了诸如“大气十条”和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长效机制有效运行的同时,如何确保相关制度有效落地更备受各界关注。对此,舆论也普遍认为,必须打造一支不留情面的执法铁军,对各方面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以贯彻,方可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添加最重要的砝码。
区域强化督查意图也正如此。据介绍,强化督查组通过大规模、集中式督查达到实战练兵目的,促进全国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交流,提高业务能力水平,打造一支环境执法铁军。
据了解,在“2+26”城市所进行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从去年至今年4月整整进行了一年。在此基础上,今年6月11日,生态环境部再次在这一区域启动新一轮的大气污染防治督查,而且这一轮的督查比去年的督查更加深入。比如,督查从去年的市级层面进一步下沉到今年的县(市、区)一级,即今年的督查区域主要是在“2+26”城市的200多个县(市、区)。
显然,督查区域的下沉有助于更加直接地发现问题,践行问题导向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和初衷。其目的,正在于进一步督促重点区域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要求,继续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深化综合治理,加大各类涉气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持续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笔者以为,确保环境守法才是真正决定区域联防联控,寻求有序治理治本之策之后的关键所在。之所以我国长期存在环境守法难题,就是因为环境违法主体往往能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变通方法,理由是环境违法成本低、处罚轻,如今这样的问题已经随着最严环保法等一系列更趋严格的环保法规出台而有所改变。在此基础上,诸如区域强化督查等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的加强约束,逐步形成常态化督查氛围,让偷排漏排以及各种不按要求执行的有损生态环境的行为不敢为,才算是真正建立起了有序、有为的环境守法机制,才更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Tags:常态化督查贯彻问题导向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