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专家观点 >> 正文

林毅夫:乡镇企业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最好例证

http://www.newdu.com 2016/5/3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 参加讨论

本文正选自林毅夫教授20年后再版的《中国的奇迹》一书,林毅夫教授通过乡镇企业为例来阐述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优越性。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改革是这种渐进式改革的最好例证。80年代乡镇企业得以迅速增长的条件主要有三个。首先,对于乡镇企业的原始积累来说,具有廉价的生产要素供给。例如乡镇企业赴时的奖金来源主要来自集体经济的积累,以及从银行、信用社贷款。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并在长期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抑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过剩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条件下,廉价劳动力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优势。至于土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无论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还是以后,乡镇集体或自治组织都具有在社区内安排土地用途的权力。乡镇企业作为社区集体所有的事业,使用土地根本不必支付代价,且具有近于无限的潜在供给。

其次,乡镇企业一经起步,就具有相对丰富的市场机会。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有企业的发展一直是为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服务的,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严重地向重工业倾斜。在1978年以前,基本建设总投资的近一半都被使用于重工业的建设,而用于轻工业的不到6个百分点。这就造成了轻工业产品在市场上的严重短缺。乡镇企业以其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利用市场的缺档,进入到长期受到压抑的产业部门。因而迅速取得利润,进而扩大。由于乡镇企业迅速起步的阶段,恰好是城乡居民收入迅速增加,而消费档次尚未升级的时期,乡镇企业的低质廉价产品符合了市场的需要。从这一点来看,如果说80年代的乡镇企业还处于孱弱不禁风雨的幼稚阶段的话,国有企业改革赴相对较晚,恰恰给乡镇企业成长提供了一个足以适应的襁褓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乡镇企业从其起步之初就面对着市场竞争。乡镇企业不是国家计划的产物,也始终没有被纳入资源配置计划盘子中去。因此,其能源、原材料的供给主要得从计划分配范围以外取得,其生产的产品也要在计划渠道以外销售。80年代初伴随着国有企业微观环节放权让利的改革,资源配置和价格的双轨制开始出现,且其中的市场轨日益扩大。这为乡镇企业提供了进入与发展的条件。而另一方面,这种情形也使得乡镇企业的竞争压力大于国有企业,企业的预算约束相对硬化,因而使其对市场机制具有天生的适应性。

任何制度形式都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形成的,而制度环境的变化通常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乡镇企业的最初发展阶段,由于制度环境的约束,具体来说是意识形态以及政策对私人经济的限制和排斥,大多数乡镇企业采取了集体所有制的形式。直到9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面对新的拐点,才开始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的体制改革。这种改革是针对以往体制中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集体资产流失以及企业的社区封闭等等一系列问题而自发进行的。最初是从山东省周村区(应为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观察者网注)和广东省宝安区(应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察者网注)等地实行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开始的,并于90年代比较迅速地在全国得到发展。目前全国已有近10%的乡村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

Tags:林毅夫:乡镇企业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最好例证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