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专家观点 >> 正文

余淼杰:非洲——中国“鸡肋”产业的诺亚方舟

http://www.newdu.com 2016/5/3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 参加讨论

经点

      上期说到传统劳力密集型产业如纺织、鞋帽、家电产业在中国已不再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成为“食之无味、弃之不甘”的“鸡肋”产业。但通过转移这些产业到大陆内地并非明智之举,“腾笼换鸟”恐怕无济于事。长远之计是“走出去”,进行绿地投资。但哪里才是理想的东道国呢?

“下南洋”亦非上策

      东盟(亚细安)10国可能是大多人心仪的归宿之地。毕竟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是著名的侨乡,跟新、马、泰、越等地有着多年的经济文化交流,语言相通、生活习俗相近;地理上也接近大陆,所谓“远远亲不如近邻”,东盟国家应该可以是中国“鸡肋”产业一个理想的栖身地。

      但细想一下,其实不妥。东盟诸国劳力供给规模有限,难以大量承接中国劳力密集型产业。中国劳力密集型产业规模庞大,如多数转移到东南亚各国,会产生大量的劳力需求,这会造成工资快速增长。虽然目前越南等地的工资较低,但工资上升速度快,会很快地赶上大陆。这样看来,“下南洋”亦非上策。年初去广东调研,一家南海的制衣厂老板就道出这样的困境。该制衣厂刚转到泰国不到三年,就发现成本已上升到跟国内差不多的水平。

      那么,环视全球,到底何处才是理想的投资国呢?答案是非洲。个中理由,容我细说。

      首先,非洲人口众多,有10亿之多,光西非的尼日利亚就有一亿多人;即使中国“鸡肋”产业大量转移到非洲,对该地工资的提升力度也不大。更重要的是人均年收入水平是中国的四分之一,部分欠发达地区甚至不到600美元,不及中国的一成,劳动力成本极其低廉。目前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劳力生产率是中国的六七成,但人工成本只有中国的一两成;即使非洲的工资保持一定的提升速度,也须假以时日才能到达到中国的水平。换言之,非洲大陆在中国“鸡肋”产业的比较优势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其次,中国的纺织、鞋帽出口到欧美各地多受贸易保护配额之累,每年增速不能超过10%,如直接投资欧美各地,又因当地劳工太贵,利润更薄,并不合算。但是,欧美各国为补偿其对非洲长达五世纪的殖民剥削,跟不少非洲国家签订了许多低进口关税或无贸易壁垒的自由贸易协定,如美国签订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欧盟签订的《洛美协定》和《科托努协定》。所以,如果中国厂家先投资非洲,再把成品瞄准欧美市场,则可“一箭三雕”:既节省了劳工成本,又不用受限于出口配额,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产品出口欧洲无需假道马六甲,横穿整个印度洋。何乐而不为?广东东莞的华鉴制鞋厂近年投资埃塞俄比亚,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无独有偶,内蒙包头的鹿王羊绒集团投资马达加斯加,也成功扭转了其在国内经营的困境,其对外投资业务利润不菲。

      当然,投资非洲也要考虑地区政治风险、当地民风民俗,所以,企业应有的放矢,投资之前,还要多做点功课,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让非洲成为中国“鸡肋”产业的诺亚方舟。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Tags:余淼杰:非洲——中国“鸡肋”产业的诺亚方舟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