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王力为)中国的很多改革事项不是没有办法,问题是久拖不决,不能上升为政策;试点成为了不改革的一个办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近日在北大的“国家发展系列讲座”第四讲——“中国为什么需要全面改革?”上做出上述表示。
他指出,目前改革的指导思想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三中全会的提法是,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但他认为,现在很多改革事项,不是说没有解决办法。问题是久拖不决,不能上升为政策。他举例称,土地流转、农房买卖,在北京一讨论就吵翻天;但到底下去看,温州的农房买卖早已蔚然成风,几十年了。“问题是我们在这个现象面前的提炼、概括、上升卡住了。”
他称,各项法律,迟迟不修,迟迟不动;终于说要允许农房买卖、流转时,也仅是开了个口子,说本地的农业户口可以买本地农业户口的房子,从村扩大到一个县。“我到底下去问,本县谁来买房子?没有。”
他表示,中国所有难题,讲破天,底下都有一些解决办法。问题是找到办法后,上层认可么?上层建筑承认不承认,给不给政策地位,给不给法律地位?
“所以最近李克强总理讲的一句话我觉得有道理,很多的事情不要再试点了,试什么啊。已经看明白了,下决心吧。”周其仁说。
“我们现在把试点变成不改革的一个办法,实在扛不过去就搞试点。所以现在全国到底有多少个试点?”“试了以后要提炼,提炼以后变成政策”:地方政策,地方立法;全国政策,全国立法。
他认为,在一定的时候需要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他以城中村拆迁为例,称现在不少地方城中村多了,需要拆迁改造。农民们知道有任期的官员扛不过没任期的本地农民,于是就扛。“我后来在长沙发现有聪明的(政府)”,哪一个地方同意的占最多数,哪一个地方就先改造。
他表示,像这种具有外部性的东西,一定要采取法制,85%的业主都同意,剩下的15%不同意也得服从。但现在的实践往往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同意。
如果85%还觉得不合适,可以定90%,那么剩下的10%要服从,“不能说一下子把整个城市改造给拖住了”。
“不过你要让人进入这个法制的轨道,你首先要承认他正当的权益,”周其仁强调,“你越不承认他的正当权益,他越喜欢躺下来跟你谈,最后就是恶性循环。”
文章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