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4月8日,第四届中美经济学家颐和园对话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会议主题是:“中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挑战与机会”。姚洋发表讲话。
姚洋:我对刚才David Dollar讲到的几个问题稍微做一点评论。
一是关于投资问题。上次到我们中心也讲过这个事情,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国投资主要的去向主要是基础设施,但是基础设施的回报周期非常长。我们看到现在投资和产出的比例上升,这个能不能作为一个因素来判定中国经济的效率在下降?我觉得这个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比如我们修一条地铁,修一条高速公路,这个不可能产生GDP,但是会大大的改善老百姓生活的质量,我们并不能算出来它到底有多少贡献。
二是TFP下降的问题,经济学家都知道它是一个残差。实际上看中国过去30多年TFP的变化基本上都是顺周期的,周期的上升期就增长得非常快,到了周期下降的时候,TFP就是下降,而且可能非常低。所以以TFP来说中国的经济效率下降,我觉得也是有问题的。可能长期的比较可以,但是以它来说中国效率问题可能还是一个问题。这个和微观层面上也对不上,我们问一下企业,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大大增加。
三是我觉得中国处于经济的转型期,这次金融危机加速了,任何国家都是工业发展、制造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转折点。韩国大概发生在人均收入接近1万美元的时候,2005年的价格水平计算,制造业就业顶峰30%左右,中国其实已经接近这个数了。所以我们这几年看到制造业产能过剩等等,实际上是接近顶点的表现。另一方面表现出来就是消费占GDP的比重一定是一个微笑曲线,先下降,后上升。中国现在也是表现出这种苗头,就是我们的消费占比在上升。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迹象。就是中国经济在整个转型,这个转型我个人觉得,可能和政府的政策关系不是太大,就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到了这个转型的时候了。这个转型当然对世界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另一方面,我们观察中国的效率问题,其实也要换一个角度,因为当你这个制造业开始比例下降的时候,其实增长的动力就会下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要比服务业快一些。所以这个减速,包括我们即使看到所谓的效率下降,TFP下降,可能跟整个转型是有关系的。
四是Spence教授提到美国转型的问题,至少变成投资和消费并驾齐驱的模式,我不知道能不能做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美国在未来多大程度上会依赖投资进行增长,而不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