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发展水平低于塞内加尔,却能在未来十五年之间赶上美国,这就是中国发展模式30年来取得的成果。只要非洲国家有效整合经济发展的几大要素,如此成就并非遥不可及。
中国近30年来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明确而坚定的政策引导,富有决心的决策,合理制定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保护与补贴传统工业——这就是中国政府顾问,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对中国发展的解读。本周一,在一场主题为“中国崛起与非洲繁荣:思路与机遇”的研讨会上,林毅夫教授与达喀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FASEG)院长,Ahmadou Aly Mbaye教授共同就该主题进行了探讨。
发挥潜力
谈到复制中国发展模式,林毅夫教授说:“低收入国家(如塞内加尔)同样有可能如近30年来的中国一样获得高速发展。(但)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则必须努力解决工业化问题。”他同时还强调,包括塞内加尔在内的广大非洲国家,都拥有丰富、优质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为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潜在的基础。“只要发挥这些潜力,就能具备竞争力”他如是总结道,并指出中国的经济腾飞同样基于此基础。“中国的发展也起步于贫困,受到自身潜力的启发,中国走上了独立于西方的发展道路”林教授说,“中国领导力量(党与国家,编者注)的革命,使这种潜力转化成现代工业力量”他补充道。
埃塞俄比亚的案例
这位北京大学的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强调,2012年,中国人均年收入已达6000美元,塞内加尔为1300美元,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贫困状况甚至比塞内加尔更为严重。通过指出非洲国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经济私有化的失败,林毅夫教授建议在国家的支持下,对经济体系进行“务实的”、“渐进的”、“持续的”、尤其是“恰当的”投资。在他看来,埃塞俄比亚在中国帮助下成功建立“制鞋工业”,并将其发展为本国优势产业的过程,可以作为教科书式的案例供其它非洲国家借鉴。
“突出优先发展领域”
由于非洲国家往往财力有限,林毅夫建议,与其将有限的资源均摊到各个领域,不如采取发展优势领域的政策,扶持几个“在国际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产业。这要求国家的领导人有魄力,敢于下决心。
技术进步同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对此,林教授指出,中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教育事业,还致力于与相关国家签订协议,促成各种技术的转让。此外,商业投资环境的质量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目前中国政府正致力于降低投资门槛,正如林教授所言,有时候“办一个企业需要通过200多个政府机构的审批”。“之所以中国能够成为今日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原因在于她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且其出口产品的90%都是工业制成品,”他说道“中国是世界工厂。”
“中国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国家”,即便如此,它还是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Aly Mbaye教授补充道,非洲国家,尤其是塞内加尔,可以借鉴亚洲与欧洲在过去与现在的所有可用经验,以便打开通向经济腾飞的大门。
来源:EnQueteplus.com
相关新闻链接
林毅夫:塞内加尔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 可像中国一样经历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大使表示,中国希望帮助非洲探寻发展之路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发展经济需要动员劳动力
达喀尔大学教授提倡与外国进行多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