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财富时代-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专家观点 >> 正文

余淼杰: 民间融资是一把双刃剑

http://www.newdu.com 2016/5/3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 参加讨论

来源:《潮商》

发生在温州的民间借贷危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温州欠债老板或出逃、或跳楼自杀,引来国人一片“惊呼”,更令潮汕地区的民企老板们深思、感慨。而许多人也不禁会发问:同样是民营企业聚集的潮汕地区,会出现“温州式”的信贷危机吗?潮商也会欠债“跑路”吗?为此,《潮商》杂志编辑部分别采访了金融界、企业界人士及经济学家,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观点与看法。

汕头金融界人士:稳健的性格,使潮商不易出现信贷危机

《潮商》:汕头金融界是如何看待温州这次集体出现信贷危机的呢?

金融界人士:其实,从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到从2008年开始影响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都能看到资金炒作的危害。最近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以温州商人表现得最为明显。主要是因为国内CPI持续高走,国家为了控制CPI而收紧银根,导致了整个放贷收紧。在资金没有延续的情况下,结合国际形势不是很好,订单减少、人工成本的增加、房地产景气程度不再等因素,导致了我们看到的温州困境。我们可以看到,温州的特点就是很多人抱团,集中资金,进行些类似炒楼之类的带有投机性较大的活动。但是在这个资金链中,只要是里面一个人的资金出现问题,整个团体就出现问题。

《潮商》:同样是以商为业,为什么潮商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金融界人士:这是由潮商所具有的特质决定的。潮商自古以来属于实干型,多少代传承下来的求稳心理,奠定了他们不会轻易选择冒险。潮商对资金的控制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一般不轻易借贷。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企业有向外发展的需要,才开始向银行贷款融资,但,都延续着“看菜吃饭”的传统习惯,即: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而且,在确实需要融资的情况下,潮商大多会先考虑还贷能力的问题,也就是说,还没借,就已经想着如何还贷的事了。因为有很好的风险意识,所以,潮商们大多不会盲目地随波逐流扩张,且在市场过热之时,也不会无限度追求利益而忽视风险控制。潮商做事,习惯将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不太热衷互相担保之类的事。

我们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潮汕地区也出现过像如今温州这样的情况,潮商在过去的资金危机中交了学费,深知“资金链”若出现某处断裂,后果便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也就不敢再做此尝试了。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潮汕人的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管理,再加上他们追加投资大部份是用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自有资金,借贷比例不高,相对来说,也就不是那么容易就崩溃。还有一点,那就是潮商企业的资金基本都是凭一颗螺丝、一块砖头这样点滴积累起来的,没有很多闲置资金进行理财,他们通常会把积累下来的资金用于投入再生产,这也是原因之一。

《潮商》:也就是说,相对稳健的性格,使潮商不容易出现金融危机。

金融界人士:是的。这也是他们喜欢和相关金融行业人士交流的原因。在和这些专业人士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整个金融大环境,这样就能在节奏上紧跟宏观政策。如果处于发展期,企业扩张方面就较多;如果是属于风险周期,正陷低谷的,那么他们就更多地考虑规避风险,以求在风险中生存。在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内,潮汕地区欠债“跑路”的情况鲜少能见。当然这种稳健的性格,在有些时候,也会因思虑过多而错失发展良机。不过,现在这种危机下,保守的运营模式可以让企业在大风暴中守得住,其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潮商》:银行在信贷方面与潮商的合作如何?是否有所收紧?

金融界人士:从大局而言,银行当然是要符合国家的宏观调控紧缩政策,在放贷方面,额度整体收紧。同时,由于民间借贷近期比较疯狂,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在控制资金贷出方面也会相对更加谨慎。但总体上,本地银行信贷质素良好,客户选择比较严谨,相信事件对本地银行业的整体影响有限。这几年,汕头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而潮商的信誉程度更是毋庸置疑。过去,因个别现象,让世人对潮商整体诚信形象颇有误解,这是不对的。潮商们,勤劳吃苦又不盲目冒进,稳扎稳打,诚实信用,我们金融界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仍愿意提供融资上的帮助。

潮汕企业家:“出逃潮”不会在潮商中出现

《潮商》:您认为潮汕地区会出现“出逃潮”吗?

陈乐伍(广东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出逃潮,主要是指一大批资金链断裂的企业老板抛下企业和负债,藏匿了起来。

温州人看来真的是很“潮”。改革开放,温州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民间财富积累最迅速的地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在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他们卷起一股股产业资本热潮,其中温州炒房团最著名,可以说温州资本所向披靡,买什么,什么的价格就被抬高到非理性的高度。

今年国家紧缩银根,以此来对抗通胀,部分借贷规模过大的企业,遇到了借钱难,在借贷规模无法容忍民间高利贷而又从正规商业银行借不到钱的情况下,资金链断裂。面对逼上门来的各路追债者,部分老板出逃,形成一股逃债潮,这就是“出逃潮”的由来。

我看了报纸上披露的这些企业的名单,大部分都是制造业者。其实制造业的微薄利润(更何况温州企业基本就是以低价赢得市场的),根本无法支撑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更何况跨界投入地产等耗资巨大的行业。这些制造企业因为具有一定资产规模,所以在2008年以后中国的银行放贷热潮中,轻而易举就能借到钱。企业不怕钱少,够用就行;钱多了,盲目投资和扩张就随之而来。温州人本来头脑就是很灵活的。这几年房产市场的空前繁华,制造业在“三荒两高”下的举步维艰,极大地吸引了制造业者的兴趣。在这股银行热钱的推动下,很多产业资本进入了房地产行业。2011年开始,国家一下子猛收回流动性特别是严禁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业,新的贷款借不到了,但是很多工程都开工了一半,总不能停下来吧?这时候温州的民间资本市场发挥了作用,这些企业可以从民间资本市场拿到利息较高的贷款,维持企业的开张运作。然而,当更多的企业也需要民间资本市场的资金时,受供求关系影响,利息抬高了,并且是越来越高,越高借款企业越恐慌,怕借不到钱资金链断裂,血本无归。所以一下子把民间借贷利息推高到超过年利率150%-200%的地步。

高利贷是毒药,饮鸩止渴的行为只能加快毒死自己。在国家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作用下,这些企业无望拿到新的便宜的银行贷款,又还不起高利贷,唯有一走了之,适机东山再起。

“三高两荒”和“出逃潮”背后,折射出的是制造业的窘境,再后面是国进民退的普遍现象,再后面是民营企业无法真正做大的痛苦(因为大的暴利的行业都被国有企业垄断了)。

《潮商》:您认为国内的潮商是否也会出现“出逃潮”?

陈乐伍:我认为不会。原因如下:

一、本土潮商,跨界经营的企业不多。本土是指潮汕大地,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在粤东四市的制造企业中,可以算得上高端制造业的不多,做得好的制造业企业,要不就是已经上市,要不就是经营稳健主营业务优势突出,在当前宏观调控下,他们还没有出现根本性的资金匮乏问题;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规模偏小,还不具备跨界经营的能力,用不着大举举债。

二、当前低端制造业者处境艰难,“人荒”问题特别突出,由此带来运营成本的急剧增加,使原本就很微薄的利润更加削薄了。这里面主要包括的是雇工5-200人的这些小的工厂,特别是外向型的,日益增值的人民币很可能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企业中会出现一部分还不了债而出逃的,但是因为规模小,社会影响不会很大。

三、潮汕民间资本用于高利贷的规模虽然比以前有增加,但总规模不大。上千万的举债在民间市场很难做得到。因此,就算有举债不还“跑路”的,影响也是相当有限。

四、潮商地区土地资源紧缺,特别是城市商业用地更加稀缺。产业资本就算想进入房地产等暴利行业,也会受制于资源贫乏。虽然,部分企业老板会把部分产业资金拿去买房待涨,但基本上可以降价出手回流资金,不至于出现要“逃跑”的情况。

综上所述,我认为“出逃潮”不会在潮商中出现。

经济学家:民间融资是一把“双刃剑”

《潮商》:潮汕地区与温州相似,也是民企聚集地,也会发生像温州那样的民间信贷危机吗?

余淼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美国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 潮汕地区的情况跟温州不太一样,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点是温州的民营企业相对比较发达,他们的产品出口到全世界各个地区,规模做得相当大。在此之前,他们的民间信贷模式曾经一度在全国还是比较推崇的。后来他们之所以会发生资金链短缺的问题,从宏观形势上来说,主要是跟我国采取的从紧的货币政策相关,举个例子来讲,温州某个企业的银行贷款将要到期了,他想先从民间借贷一点钱去还国家银行的贷款,之后又再向银行借贷去偿还以前从民间借的资本。本来是想通过这种“换来换去”的方式来融资,但如果国家采取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他们便很难从银行贷到钱了,资金链就会发生短缺。潮汕地区的老板和温州地区的老板相同之处是头脑灵活,工作勤奋,善于变通等,这是两个地区的商人共有的特性,也是长期以来的经商文化积累。他们在全国的生意都做得很好,有口皆碑,都享有“中国犹太人”的美誉。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商人大多选择立足于本土发展,他们的企业更多的是位于温州市或周围这一块地区,相比之下,我们潮汕地区则没有太多成功的或大型的民营企业,潮汕人大部分是到外面打天下,这是两者的区别。如果从大型、成功的经营例子来说,潮商并不比温州商人逊色,但许多潮商开办的企业并不在潮汕地区,而大部分在珠三角、香港或其它地方。

第二点是潮汕地区的民间借贷没有温州地区那么发达,所以,面对这样的危机,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也相对较弱。上世纪90年代的潮汕地区,也一度想大力发展民间信贷,但最后都不是很成功,而且还引发了一些社会风波,所以,后来民间借贷并没有很大规模地、普及性地在潮汕地区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初期乃至数年之前,温州人的兴趣都在办厂经商这些“实业”上,他们凭借对市场的敏感以及坚韧不拔的勤奋精神,从模仿开始扎扎实实做实业,成就了“温州模式”。短短几年间,温州人把打火机、灯具、眼镜、制鞋这四个产品利润率都谈不上高的产业,做成了温州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几年来,温州人更多的是与放高利贷、炒煤、炒楼这些投机炒作联系在一起。

《潮商》:这些“投机炒作”,是否与此次温州爆发大规模的信贷危机有一定关联呢?

余淼杰:每个地方的资本都会转移到高利润的行业去,浙江民间金融土壤丰厚,近年来资金用途流向了创业和投资领域,这是一个现象,但,并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温州的这种民间借贷曾为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立下汗马功劳,也曾受到全国各地的推崇。它确实有独到的成功之处。这次信贷危机主要还是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由于通货膨胀比较严重,国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借贷自然而然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企业还从事出口的话,它所面临的信贷约束就会更加严重。简而言之,倒不见得是这种信贷模式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问题,由于温州是中小企业最发达的地区,所以问题就显得特别严重。

《潮商》:对于温州民间信贷危机,潮汕地区是否可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余淼杰:民间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在宏观形势总体较好、将其运用得好的情况下,它是缓解融资困难、增加融资渠道的一种成功手段。对于包括潮汕企业在内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来讲,融资其实是可以考虑的,关键的一点是要恰到好处。在对宏观形势有所判断的情况下,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工具,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关键。如果宏观环境比较紧张,形势不是很妙,那么,就应该考虑缩减生产,缩短战线,或采取改善企业原来的拳头产品等措施,而不是为保持原来的规模铤而走险,这样容易适得其反。

 

述评:当危机来临时,潮商有一条“躲灾法则”,即:现金为大,把钱捏在手心里,静候下一个机遇的到来。潮商及潮汕地区出现“温州式”的危机概率不高,且欠债“跑路”的现象少见,一方面是厚实的商业文化使然,另一方面,则是“诚信”二字深入民心。潮汕不是温州,潮汕商人不似温州商人。因此,潮商们得以低调、平和地做生意,悄悄地发财。

Tags:余淼杰,民间融资是一把双刃剑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