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王选老师的晚辈由于业务方向不同,我没有福分成为他的学生,亲聆他的教诲。所幸的是同在北大工作,也同样是党外人士,我有不少跟他比较亲密接触的机会。印象最深刻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88年的时候,记得当时我应邀参加《改革论坛》在东四附近小胡同里的一个四合院里组织的一次讨论会,讨论的是中国教育问题。王老师作了主题发言,他强调对青年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以真挚的语调献身说法鼓励年轻人克服困难、积极进取。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王老师,也是在那时我才知道他是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的伟大科学家。当时他50刚出头,身体瘦弱,意气风发,精神面貌非常好,印象很深刻。
第二次跟他比较亲密接触的是1993年参加统战部组织的党外人士三峡考察活动,当时三峡工程尚未上马,建不建坝社会上有不少讨论,王老师和我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了这个考察团,时间有一个多星期。我们坐火车先到重庆,然后乘船沿江而下,中途在万县、奉节、宜昌下船考察,最后到达武汉。我是整个考察团里最小字辈的,对具体的工程也不太懂,考察途中只能远远听着、看着各个考察点的领导的介绍和团里其他前辈、专家学者的提问和讨论。我当时注意到每到一站,王选老师都要去看在当地工作的工程、科研人员,其中不少人白发苍苍,有几次我听到他鼓励他们说“你们以一辈子心血换来的科研成果一定会在三峡的工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我现在才了解到只有像王老师那样不为名利数十年默默耕耘追求一个目标的科学家,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在边远山区、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数十年如一日为三峡建坝作试验、收集数据的老工程科研人员的心血和追求,也只有像王老师这样才能把话说得那么真挚恳切。
第三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9年在上海虹桥机场的一次巧遇,由于班机延误,在机场等了两个多小时,作为一个晚辈我主动上前向他问好,并且坐下来和他一面吃方便面、一面聊天。记得当时我跟他谈了通货紧缩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看法,同时还向他请教了我国计算机产业、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那时我刚用了一个由国内企业发展起来的“黑马狂拼”的中文拼音输入软件,微软也刚购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展的中文拼音输入法作为“微软拼音输入法”的第一代版本,我觉得“黑马狂拼”比“微软拼音输入法”好用,就问他有没有可能中国人在中文输入法方面打败微软?他想了想说到最后还会是微软赢,从他的语气中我听得出他内心的无奈和不服气,从他的表情中我看得出他作为科学家的冷静清醒。如今果然如他当时的预言,我也转为使用“微软拼音输入法”。上飞机前王老师去洗手间,旁边有一个年轻人以羡慕的语气问我刚才跟我聊天的是不是王选院士,我才突然觉得我是多么荣幸,作为一个晚辈有机会坐在他的身边跟他海阔天空地谈那么久。景仰之情也油然而生,当时王选是院士、人大常委、方正控股董事局主席,按照他的贡献,按照他的身份,按照他在方正的职位,他应该是坐头等舱的,但是他却坐了普通舱,和普通人一样在嘈杂的候机楼等飞机、吃方便面。
王老师走了这几天,我几次上互联网看他的朋友、同事、学生写的缅怀文章,几次都是热泪盈眶难于竟读,从一个个小故事中让我对王老师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更加敬佩。王老师就像一面镜子,同他的为人处事对照可以看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他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这句话也应该适用于像我这样做经济研究的人,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他的研究事业快结束了。他形容自己“我是一个曾经作出过贡献,今天高峰已过,赶不上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专家”,所以,他特别重视培养年轻人;在经济学研究上我得到过一些赞誉,但同样也是高峰已过,应该转而对年轻老师和学生的传帮带。王老师的言论也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往前走:他说“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好人”,这句话确实是所有青年学子应该谨记在心的;他还说“中国古代讲究“立大志者要修身”,提倡律己和宽容。“小不忍则乱大谋”、“宰相肚里能撑船”、“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等古代名言今天仍有价值。在中国的国情下,一个集体能否形成团队精神,往往与该集体的领导人的品质有很大关系”,这句话是所有想成领导一个单位的人都应该遵行的准则。王老师的行为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力量的源泉:他引用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个座右铭:“一个献身科学的人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这句话他说到做到了,和王老师比起来,我们的工作有什么辛苦呢!他处逆境压不倒的乐观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咬紧牙关面对困难,从容应对挑战。
网上报道多处提到王老师有十个愿望,五个实现了,五个正在实现。按照我自己的体会,王老师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是“以自己的努力,靠不断的创新,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出生在八年抗战开始的1937年,亲身经历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我想他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以自己的努力靠不断的创新让中华民族重新扬眉吐气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不断创新这条道路上,他以自己的努力迈出了很大一步,而且他走的这个道路已经获得了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十一五”规划中所强调的“自主创新”的一个新的战略措施,这条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远。他的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应该讲还只是一个起步,这还需要有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后来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从第一次见到王老师到现在转眼18年,我自己现在也是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了。过了50岁以后,我常在想“人”的意义是什么。“人”不是一个血肉之躯,如果是为何呼吸一停就不能行动了,让“人”建功立业的是指挥血肉之躯的精神思想,血肉之躯的存在顶多只有百年,精神思想却可以通过“立德、立言、立功”而永存不朽,那么,只要“人”的精神思想不亡,“人”的“生命”就还在。今天王老师的躯体离开了我们,但是王老师并没有离开我们,这不仅是因为当我们每天翻开书、打开中文网页的时候看到的都是王老师思想结晶所取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他的追求,应该是所有希望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人的共同追求。王老师没有留下子女,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继承他的精神思想,即使我们跟王老师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的“生命”就是王老师“生命”的一个延续。王老师薪火永传!王老师千古不息!
[注]此文根据在2月21日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纪念王选院士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