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资顾问平台“野蛮生长”的背后必然潜藏着风险。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没有资质的伪智能投顾的打击力度,督促非法智能投顾平台下架产品,严查相关责任人,增强投资者风险教育
最近,部分红得发紫的智能投资顾问平台、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APP陆续下架公募基金产品。起因是中国证监会传出消息,未注册的互联网平台以智能投顾等名义擅自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将依法予以查处。
在一般人看来,买卖基金产品是件“小事”,稍有常识的投资者都能鉴别风险,行业内也有销售牌照“门槛”,不具备资质的“李鬼”自然会被市场淘汰,也就不宜“管得太宽”。其实不然,严格规范不但及时而且很有必要。
智能投顾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的新词,它基于客户自身的理财需求、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等因素,运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算法搭建数据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平台提供理财顾问服务。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时期,智能投顾有可能成为影响“资金—资产”配给的关键环节。有关研究报告预计,未来10年内,机器人顾问管理下的资产会呈现指数级增长。于是,国内不少互联网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传统金融机构被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据不完全统计,宣称具有智能投顾功能或正在研发智能投顾功能的互联网理财平台已超过30家。
然而,“野蛮生长”的背后必然潜藏着风险。个别平台大打擦边球,将部分不允许销售的海外资管产品纳入总资产池;有的智能投顾把高风险产品“装扮”成低风险高收益产品。目前,分级基金购买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通过基金销售公司认、申购再拆分持有,二是通过券商APP或带有交易功能的炒股APP购买分级A、B份额。从理论上看,采用第一种方法的投资者必须经过合格投资者风险测评环节;而采用第二种方法的投资者则基本上绕开了风险测评,对高杠杆产品的了解更是无从谈起。很多投资者仅简单地将分级基金等同于普通公募基金或股票,一旦在伪智能投顾的建议下盲目购买,亏损的可能性极大。
其实,智能投顾仍然属于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受《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的监管。无论服务场景、服务方式和客户定位如何变化,都必须取得中国证监会许可的相关资质,未经证监会许可擅自开展证券期货“智能投顾”业务属于非法证券期货活动,面临刑事风险。事实上,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整合现有证券、基金、期货业务许可证有关事宜的公告》,自2016年5月1日起,“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书”“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证书”等10项许可证统一为“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证券期货“智能投顾”是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开展该业务须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这是智能投顾行业发展的“基本门槛”。
这也就意味着,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没有资质的伪智能投顾的打击力度,督促非法智能投顾平台下架产品,严查相关责任人,增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同时,投资者也应擦亮眼睛,及时到证监部门网站查询核实合法机构名录,远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