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专家观点 >> 正文

如何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网 李双套 参加讨论

  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有了一个重大的、基本的、核心的历史性判断:我国社会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始于党的八大。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是对当时国情的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为我们确定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这就是从革命、斗争转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我们党延续了八大的认识。

  1979年,在理论务虚会上,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1981年,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是这样表述社会主要矛盾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成为36年来我们一贯的表述,从十三大报告到十八大报告,我们都坚持了这一判断。

  因此,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重大的判断。当然,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历史阶段的变化,十九大报告也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何以证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呢?社会主要矛盾分为需要和满足需要两个方面。从需要来看,我们党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十九大报告开篇,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报告中14次提及美好生活这一概念。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从收入就可以看出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长到2016年的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16年的12363元。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具有层次的,在基本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从满足需要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来概括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显然已经不符合事实。“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是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显得突出。比如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诸多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基于此,可以说,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呢?矛盾决定任务,矛盾决定方向,正如报告所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要求需要新理论,正是为了回应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长期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作者单位: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Tags:如何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