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专家观点 >> 正文

李庆四: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http://www.newdu.com 2018/6/26 光明日报 李庆四 参加讨论

  【学原文 悟原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提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给中国下一阶段的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必将推动中国对外开放迈向一个新台阶。

  中国具有丰富的对外开放成功经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历程,总体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中所仅有,而且人类历史上也少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从一个规模有限的经济体,上升到世界第二大规模的经济体,在这一进程中学习到了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为自身产业升级准备了条件。

  对外开放,就是既要别人走进来,也要自己走出去的战略,是一种发展战略上的取长补短,当然首先是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知识,以便更快更好提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摆脱落后面貌的速度,缩短与西方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坚持在改革开放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中国继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的成功不断证明,在西方国家实现发展的道路之外,还有另一条或者更多的通向现代化的路径。

  对外开放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世界和我国发展实践所证明。在当前国际背景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不动摇,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坚持底线思维、注重防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努力排除风险因素,加强先行先试、科学求证,加快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筑牢安全网。

  经过40年的探索过程,中国已具备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条件。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的条件。从近代以来的中外历史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始终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学习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壮大的经验,才能不断进步提高。鉴于经济学上资源配置的优势理论,一个国家无论大小,都难以承担所有行业领域技术研发的成本,互利合作成了多数国家的理性选择,也是中国社会已经形成的共识。

  其次是物质手段上的准备。中国不仅积累了足够强大的经济总量,为对外开放投资活动提供了保证,而且掌握了部分先进科学技术,成为与外部合作伙伴对接的资质条件。过去10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30%,就是从进出口贸易、到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的真实写照,表明中国不再是单方面接受外部援助的经济体了,而是后来居上的佼佼者。

  那么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简单说有国内国外两方面,应该是统一协调下的一盘棋,而不是相互隔离开来。既然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那么主要经济体相互开放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改变的潮流。所以,对外政策上,我们需要坚定不移推动全球经济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贡献自己的成功经验。对于拥护自由贸易的开放型经济,中国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合作。对于自由贸易的破坏者,应该进行讲究原则和策略的斗争,以减少其对自由贸易的破坏力。对于尚未加入全球自由贸易或者没有充分挖掘潜力的经济体,应该通过自身条件协助其快速成为开放经济的参与者。

  从国内层面看,应采取的措施首先是更好启动国内市场。过去40年来,我们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为拉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启动内需,就需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比如完善的社会福利,有保障的就医、升学条件等。如果这些后顾之忧消除了,老百姓的内需就自然启动起来了。

  中国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当今世界是个前所未有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国大力提倡包容、合作、平等和共赢的核心价值,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科学机制,勾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把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向,并在实践中组建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建设“一带一路”等作为优化全球治理模式的中国方案。

  中国对世界抱有的良好愿望并不会一帆风顺的实现,现在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然而,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自由贸易仍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赢更是大势所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中国正是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向世人展现着“四个自信”,让世界看到新的道路和希望。

  (作者:李庆四,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Tags:李庆四: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