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拿什么终结“人肉箭靶”募捐

http://www.newdu.com 2016/5/27 钱江晚报 西坡 参加讨论

  23日上午,一则“杭州女孩甘当箭靶为姐募捐”的照片刷爆朋友圈。照片显示,杭州武林广场一女孩站在一块比人略高的大木板前头,木板上写有“人肉靶子,十元一箭”字样,示意路人付款后可使用弓箭射击。最开始网友纷纷质疑这是行骗。

  新闻经历几度逆转,最终显示出真相。原来这个女孩叫吉佳丽,她姐姐是以前媒体曾报道过的白血病女孩吉佳艳。女孩确实有苦衷,但她当“箭靶”募捐的行为还是遭到了派出所民警的批评。网上也有批评的声音,比如有人指责她不走正规渠道寻求救助,偏要搞“大新闻”。

  可是我们很难相信,吉佳丽和她的家人没有尝试过正规求助渠道。搞“大新闻”也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有效。吉佳艳并不是第一次被媒体关注。

  公开报道称,2015年8月,贵州毕节22岁的吉佳艳患白血病后,害怕拖累家庭,给母亲聂登群留了一封书信离家出走。聂登群担心女儿出意外,先后在昆明街头下跪、在成都“负荆请罪”寻女儿,最后成功寻回。这是她们第一次搞出“大新闻”,当时和之后也有人捐款。但事实证明,现在她们还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行为艺术式的求助,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肉箭靶”之前就有“人肉沙包”。2014年南充男子夏军为给患白血病的儿子筹集费用,穿上“人肉沙包、10元一拳”的自制T恤,站在北京街头,引起媒体关注。我们不知道吉佳丽有没有从夏军那里借鉴创意,但两人的思路是一致的,他们得到的批评也是相似的。当时就有医生表示,博眼球求助的风气不该助长。

  客观来说,博眼球求助的效率是极低的。首先能否引发媒体关注就有不可预知性,即使有幸被媒体报道,真正得到的帮助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长远来看,相似的求助方式过多出现,也会让公众产生“套路”感和抵触情绪。如果说绝境中的人只能靠不断翻新花样来竞争有限的眼球资源,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悲剧。

  从社会的角度,“人肉沙包”、“人肉箭靶”之类的募捐不该提倡。可是面对在绝望中挣扎的个体,若没有“何不食肉糜”的站着讲话不腰疼姿态,又怎么忍心去批评?真正该思考的是,我们该拿什么终结博眼球式募捐。

  曾有医生称,现在对白血病患者救助这块,国家医疗政策、基金会这两个板块的作用远远大于个人公众捐款。那我们要问,为什么吉佳艳和夏军儿子没有被有关部门主动关注到?是正规渠道的资源有限,还是资源和人之间有难以突破的沟通障碍?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对“人肉箭靶”说不。

  

Tags:拿什么终结“人肉箭靶”募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