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按照国家部署,北京大学去年起开始制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教育体系、人事体系、治理体系、学术体系和资源配置体系5个方面进行。北大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效果开始逐步显现。
北大此举,可谓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进而实现大学去行政化的又一个“破冰之举,是对教书育人、培育人才这一大学之道的彰显,对正在创建“双一流”的各级各类大学颇具启迪意义和示范效应。
北大校长林建华日前表示,在人事改革方面,北大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行政级别,并采用聘用方式进一步弱化行政级别,加强人员流动。目前,北大不同单位和部门都正按照综合改革总体部署推进工作。据了解,取消行政级别以后,北大会采用聘用方式上岗,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聘任方式,而“过去是用行政的方式来要求的,有一套管理处级干部的规矩”。如果这个职员序列建设做得好的话,北大将尽量弱化行政级别,让人员能上能下,在不同岗位之间流动。
其实,从政策和制度安排上,将我国的大学分为固定不变的行政等级以及在大学内部各部门院系规定各种行政级别这种做法,可以说本来就不应该,如今也是完全可以改变一下的。在笔者看来,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加速大学去行政化的步伐,至少有件事情应该加快去做,不能再贻误时机,那就是让曾经“搁浅”的大学教职工职员制改革再次启动,并下定决心,坚定推行,以期取得普遍性、全局性和实质性的成效。
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大学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读书为上;回归本分,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培养人才;回归梦想,实现“双一流”的教育梦。
大学本身就是应该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的。现代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诸多使命,这是大学的本真或者说是本位。作为教育机构的大学,本来就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机构有着极大的不同,本来就压根不是一幅机构层叠、官员云集的场景。所谓的“校级领导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的戏说,也不应该大学应有的情状。
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在华中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五所大学启动了大学职员制度改革试点。这项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愈演愈烈的大学“官本位”体制,形成教师就是教师,管理人员就是管理人员,一人不能身兼两种角色的新体制、新格局。这项改革启动后,因多种原因并未沿着既定目标推进,更无从谈起在全国各大学推而广之了。
当下,应该趁北大吹响去行政化的“集结号”之际,让曾经“搁浅”的大学职员制改革再次启动,并下定决心,坚定推行,以期取得普遍性、全局性和实质性的成效。通过这项改革,或能使得大学的“教职员工”从此都有各自明确的身份、福利、待遇以及职称系列;而不是像现在的大学里普遍存在的“教职”互兼和大家争着要弄个“一官半职”当当的状况。通过实行职员制,逐步建立起一支优化、精干、高效的职业化管理队伍,促使学校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精兵简政”,也可真正打破职务终身制,进而推进用人制度改革。
“北大是常为新的”。这一回,北大推出取消院系领导行政级别,逐步全面实施聘用制,最终彻底终结大学的“官场现象”,这体现了北大让大学回归本真、回归本位的胆识与气魄,体现了北大在创建“双一流”大学征程上敢为人先的责任与担当。北大的这项“破冰之举”值得国内所有的大学学习、借鉴和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