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关于即将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内外政策,国内有许多的讨论,其中一个倾向值得关注,即过于担心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进而搞乱中国的外交布局。不过,笔者对此并不赞同。以中东问题为例,结合最近访问以色列、伊朗的体会,笔者对特朗普中东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有几点看法。
由于特朗普在竞选演讲和辩论中的外交政策主张缺乏内在的逻辑连贯性,以及口无遮拦的个性,因此很难根据其言论梳理出清晰的对外政策框架,更无法总结出其系统的中东政策。但是,特朗普的特立独行无法摆脱中东形势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的制约,这是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
首先,在反恐政策和叙利亚政策上,打击“伊斯兰国”是特朗普中东政策的优先选择,并有可能加强与叙利亚、俄罗斯的合作,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中美反恐合作。
做出这一判断的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出于特朗普不愿因反恐问题卷入另一场战争的考虑。中国的中东政策一直强调反对双重标准,并肯定俄罗斯和巴沙尔政权在打击极端组织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这一问题上特朗普的主张与中国有接近之处,并在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合作。
特朗普同时强调要减少美国对中东盟友尤其是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安全义务,这显然不利于美国与中东盟友的反恐合作。另外,特朗普不断强调严厉的移民政策和难民政策,这表明强化本土安全仍将是美国反恐政策的重点,但其强硬的反穆斯林主张将招致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以及美国穆斯林的强烈反对,很可能在执政后会有所校正。但其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引起的负面影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在中东宣示自身“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反恐政策,以及交流互鉴的文明对话倡议。
其次,在伊朗问题上,特朗普对作为奥巴马政府外交遗产的核协议颇为不满,甚至扬言取消伊核协议、加大对伊朗的制裁,这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否定民主党伊朗政策的需要,在其执政后很难获得真正执行。而且,伊核协议国际法理上的合法性也不是美国自身所能动摇的。可能性更大的情况是美伊关系会有所恶化,美国也可能加强单方面的制裁,但不会动摇伊核协议。此外,特朗普强调减少对沙特等盟友的支持,建立相对平衡的中东地区结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美国不会与伊朗再度走向全面对抗,因为中东地区权力平衡结构的关键在于伊朗和沙特两强的平衡。如美国奉行强势打压伊朗的政策,中东地区权力平衡就无从谈起。
当前,中国与伊朗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潜力巨大,习近平主席年初访问伊朗确立了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近期王毅外长在会见伊朗外长扎里夫时双方也都向外界发出了伊核协议合法性不容动摇的强烈信号。对于中伊双方来说,都存在如何夯实和加快战略合作的问题。尤其是伊朗,如果一味在西方与中国等新兴国家之间玩平衡、讨价还价,倒可能会错失伊核协议签署后的发展机遇。特朗普难以颠覆伊核协议,这是包括伊朗、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应有的信心。在笔者最近访问伊朗时,伊朗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
第三,在美国的盟友政策上,特朗普尽管一味批评奥巴马的中东政策,但其盟友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奥巴马盟友政策的“加强版”。为减轻在中东的战略负担,奥巴马不断要求地区盟友在反恐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此外,沙特等盟友与美国的关系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就已经因伊核问题、叙利亚问题呈现出龃龉不断的紧张。因此,特朗普的中东盟友政策也很难有大的改变,将继续执行战略减负和责任承包的政策,惟一有所不同的是美国与以色列的盟友关系有升温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美国地区盟友沙特等海湾国家、以色列、土耳其的关系不会因美国政府轮替而发生重要变化,中国尽可按照既定政策推进双方的合作。相反,当前美国与沙特、土耳其等盟友关系的倒退,都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合作。
因此,我们尽可确信,特立独行、口无遮拦的特朗普虽然创造了美国政治的神话,但他并不具备颠覆世界的超能量,在中东问题上也是如此。中国完全不必对特朗普的中东政策太在意,开展中东外交的关键还在于坚定既有的政策理念和原则,同时保持应有的战略信心和战略耐心。(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