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记者今天从海南廉政网获悉,陵水黎族自治县集中整治“庸懒散奢贪”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报,对4名会议期间打瞌睡的村干部进行全县通报批评。(见1月5日的《海南日报》)
开会打瞌睡,就是心不在焉,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懒散作风。对犯这种懒散作风的干部进行问责,既彰显了治庸问责的决定,也有利于做到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从而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办,无疑值得称道。
时下,一些机关干部得了一种“机关病”。即上班不是玩游戏,炒股票;就是对前来办事的百姓爱理不理,或拖着不办等。这种“庸、懒、散”的工作作风,既败坏了机关干部的形象,也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为此,虽然不少地方正在开展治庸问责工作,以期做到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的目的。问题是,有的地方的治庸问责一般只停留在“问”上,很少“责”到人。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早就指出,“问”出了问题和不良现象,该怎么处理就应该怎么处理,无论事情有多严重,无论官位有多大,都应该严肃地“责”,决不流于形式,走过场,甚至只“责”兵不“责”将。否则,只“问”不“责”,让“责”“只打雷,不下雨”,不仅治理不了“庸、懒、散”,反而会助长“机关病”的扩散。
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开展治庸问责工作,整治机关作风,重在传递一种观念,灌输一种思想与理念。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庸、懒、散”,还得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因为问责的目的,既是为了给老百姓一个责任交代,也是为了对当事人惩前毖后,更希望其他人引以为戒。这不仅需要过硬的问责制度与执行,更需要建立机关干部能上能下的长效考核机制,真正借治庸问责的春风,荡涤出一个官勤民赞、官清民悦的执政、执法常态。
不过话又说回来,开会打瞌睡并非个案,早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四川营山县某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在参加全县的一个会议时,打起了瞌睡;江苏泰州召开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市效能办对会风会纪情况进行全程督查,发现有6人打瞌睡,13人长时间玩手机;等等。为什么有人喜欢开会打瞌睡?除了自身原因外,不能说与主办者无关。比如,会议时间安排得太长,与会人员坐不住;讲话太空洞,无物,与会人员不愿意听;坐在有空调的会议里品着茶,优哉游哉,自然容易纷纷欲睡。相反,如果会议时间不长;发言只有五分钟,或者讲话新鲜、能吸引人;甚至是站着开会、开现场全,等等,与会人员想打瞌睡也没有机会。可见,治理“庸、懒、散”,医治“机关病”,杜绝开会打瞌睡的现象,在通报批评的同时,更要要反思如何开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