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前,清华大学2017级新生迎来入学后的首次考试游泳测试,同学们在游泳馆深水区游完50米标准泳道,不计时间,只要会换气就算合格,合格者可当场领到游泳合格证书和清华自制的一枚奖牌。(见9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如今孩子从小到大,能够自觉热爱体育锻炼的确实不多,他们每天把有限的时间都用在了竞争日趋激烈的应试教育上,极少有孩子能够兼顾体育锻炼。
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学校在强化学生运动健身上,不仅没加强,反而还削弱。将原本正常的体育课挪做主课用。这样也能有效避免学生在学校发生人身伤害。说到底,就是学校规避了安全责任。
即便是在学生中考,有体育达标要求时,学校对学生体育达标考核,所占的分量也是十分有限,甚至有的中考生因体质弱,不想参加体育达标考试,干脆就折中取个基本分。
二是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过于放松,甚至有的家长把孩子参与体育活动视为“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在大多家长看来,学生还应该把主要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在应试教育上,为考重点大学拼搏冲刺,这才是正道。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甚至进入社会,一路走来,其身体弱不禁风,每况愈下,也就不足为怪了。前不久,一项调查披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等等,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16学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结果也显示,对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优秀率仅2.6%。种种迹象一再表明,加强学生体育运动势在必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到了紧要关头。
少年强则国强。我想,清华大学出台“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规定,不仅是恰逢其时,同时也给青少年广泛开展体育活动敲响了警钟。运动健身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一蹴而就,而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最基础的运动项目做起。以至于,成为学校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内容,常抓不懈。
其实,清华大学在要求学生“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上,也是很人性化,考核并无太高要求,只要能在游泳途中换气游到50米就算通过了。另外,针对不会游泳的学生,他们还有专门场地和教练帮助训练。
由此,笔者认为,清华大学“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能否有推广效应,这才是我们迫切期待。我想,假如都能像清华大学那样“不会游泳不能毕业”,在强化学生体能上把好关,那么又何愁学生不从小就注重加强体育锻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