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澳印”框架又被旧事重提,四国官员在APEC越南峰会期间举行正式会晤,欲重启四方安全对话,对其发展应引起适当关注。当前,美日澳印合作被再度提出的背景主要是中美关系的新发展和美国新政府对其亚洲战略的新调整,其次是其他三国的战略调整。
新版合作能否成功,可能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关键因素是印度
特朗普将美国传统上以亚太为主的战略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印太地区,印度自然映入眼帘。且从经济上看,印度经济高速增长,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有巨大发展潜力。安倍2005年任内阁官房长官时就曾公开宣称,在人口上能够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应对的只有印度,经济上也有充分潜力。
这一设想存在根本缺陷。首先,美日澳三方是军事同盟,彼此互助,印尽管与美签订多份防务合作协定,同日、澳防务合作也较深入,但毕竟不是“法定”盟友,一旦事态升级,其他三国没有保护印度安全的责任。而印度又长期坚持不结盟战略,短期调整的概率较低。如若四国合作最终将印度顶在袭扰中国的最前线,在缺少保护的情况下,是印度所不能接受的。其次,印度在经济上虽然潜力较大,但最终能给美日澳三国的企业和资本带来多少好处还是个未知数。中美、中澳、中日经济联系远远超过美印、日印和澳印。据美方统计,2016年美印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1148亿美元,同期中美是5786亿美元,后者是前者的5倍。第三,中印之间客观而言存在战略竞争风险,但两国的共同利益也很多,比如两国都是金砖合作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前者以经济合作为主,旨在提升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后者以地区安全合作为主,旨在维护从中亚到南亚广大地区的安全,这对两国都是有利的。
美国的决策
美国的决策不仅影响美日澳印,也将影响美国的整个亚洲战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奥巴马时期美国亚太战略的龙头项目,但毁于美国内政,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持续抨击TPP,上台后毫不犹豫决定退出。新版的“印太战略”明显缺少经济支柱,只有一些空泛的经济贸易口号,是一个以安全为主的地区战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亚太地区早已形成坚实的产业链或生产网络基础,它支撑了尽管成效不彰、但被广为接受的APEC合作,支撑了亚太自贸区的长远奋斗目标,支撑了东亚地区的经济金融合作,而印太明显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用通俗的话来说,亚太是一个经济圈,而印度洋目前还不在这个圈里,是圈外人。即便印度洋地区有着广泛的发展潜力,目前也只能是潜力。当前,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存在方向和模式之争,但在笔者看来,将亚太拓展到印太也许字面上比较好看,实际工作可能会异常艰难。由此,美国提出不平衡的印太战略,很可能丧失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主导权和引领地位。
地区安全格局的发展将直接决定美日澳印合作机制的前途
印太战略是以安全为主的战略,但当前亚太,或者说印太地区安全的重心显然不在印度洋,而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是朝核问题和南海问题。美日澳印显然无助于解决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反而可能会稀释资源、制造麻烦。解决这些地区问题,仍然需要中美之间进行直接沟通。
美日澳印是一个相对“窄视”的战略设计,作为全球一超的美国提出这样的战略,或许就是其衰落的征兆。考虑到印度的增长态势,考虑到亚太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印太战略的提出看起来合乎逻辑。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候准备不要做的太早,否则还不如临场发挥。(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中国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