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和静钧:期待“冰花男孩们”都能圆梦

http://www.newdu.com 2018/1/23 环球时报 和静钧 参加讨论

  因一张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云南鲁甸的三年级学生王福满被称作“冰花男孩”。“冰花男孩”跋涉上学、过早自理的求学状况引发社会关注,他从小就怀揣的“警察梦”亦得到积极响应。在有关组织和团体的关爱下,“冰花男孩”很快踏上北京圆梦之旅。

  帮助需要特殊关爱的孩子圆梦,是社会慈善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项工作。2014年江西新余市9岁患病男孩小邹“等能自己站立走路,我要当一名警察”的梦想,经社会团体和有关部门的策划得到了实现。2013年11月,美国旧金山警方、市长和民众通力配合,只为给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小朋友圆“蝙蝠侠”的梦。

  “冰花男孩”既属于个体,也有着特殊的社会代表意义。在偏僻的农村,随着劳动人口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逐渐成为社会问题。农村适龄儿童减少后又不得不出现的学校撤并,导致一些孩子在严冬冒着冰冷的风霜艰难求学。“冰花男孩”不仅只是指王福满一人,也是指更多像他一样条件艰苦的儿童。给“冰花男孩”送去关爱,是社会大家庭应有的温馨。帮“冰花男孩”圆梦,其行为和动机皆值得肯定和称赞。

  舆论中出现的一些对圆梦之旅的担忧和质疑,虽然批评的初衷也是好的,但也难免存在一些过度解释的地方。如有人认为有关爱心团体和公益组织的行为是为了“蹭热度”打造“网红”,这样的说辞未免荒腔走板。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冰花男孩”毕竟是个孩子,“圆梦”之目的无非就是让其保有一个有意义的童真,以帮助其快乐和健康成长。过度的正面加持与出格的负面评价一样,均会带来公众理解上的不均衡,从而形成社会意义共识上的扭曲,并导致孩子心理的不正常化。一棵自在生长的小树苗,最后成了供人把玩的盆景,恐怕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爱心人士及慈善组织在施与关爱之时,应从受助者角度出发和思考,并找到合适的行为方式;公众或组织亦应避免急功近利、过度消费,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样,旁观冷漠且冷嘲热讽也万万不可取,这无异于给爱心撒了一堆冰块。社会上总有一些人,真正见诸行动的关爱不足,口水谩骂的能量却有余,这样的行为即便出发点再好也无济于事。

  从社会效果上看,“冰花男孩”之意义,应与当年的“大眼睛女孩”一样:符号化之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社会关爱儿童以及相关事业。希望未来此类活动更多,同时更注重方式方法,让“冰花男孩们”在圆梦的同时,不会因得到特殊关爱而忘乎所以,进而陷入依赖,而愿意以群体代言人的时代使命感,回报和感恩社会。(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Tags:和静钧:期待“冰花男孩们”都能圆梦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