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害己害人,禁毒刻不容缓。针对新型毒品犯罪日趋严重的情况,2017年,我国又将8种物质新列入了非药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予以管制,这也就意味着这8种物质在法律意义上成为了毒品。(6月25日央视新闻)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各地相继召开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并通报当地的禁毒工作情况。如6月24日,北京通报了当地去年的禁毒工作情况:去年北京查获吸毒人员7745名,同比上升3.2%,破获涉毒犯罪案件1222起。从这些通报来看,各地加大了对涉毒犯罪的打击力度,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不少地方仍然处于毒品问题蔓延期、毒品犯罪高发期、毒品治理攻坚期。尤其是新型毒品犯罪变得日趋猖獗,成了毒品犯罪“新的增长点”,这在各地都较为普遍。
如在2017年,就有8种物质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毒品,可见新型毒品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这些新型毒品甚至还化身为“网红饮料”,如去年一款叫咔哇的饮料,据称人喝了可以连续嗨3个晚上,这款饮料一度在年轻人中风靡,成了网红饮料,后经理化检验,该饮料含有y-羟基丁酸(我国一类精神药品)和y-丁内酯(y-羟基丁酸的前体),并不是商品介绍的y-氨基丁酸,属于新型毒品。北京警方此次国际禁毒日期间的禁毒工作情况通报,也称将重点预防和打击“恰特草”“小树枝”“笑气”等新型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
新型毒品不断出现,一则给相关部门打击毒品犯罪带来了难度,有一些新型毒品以饮料或药物的身份现身,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相关部门对于这些不断变换面目的新型毒品,就容易出现打击滞后的情况;二则,新型毒品对社会公众的危害更大,新型毒品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迷惑性,这些伪装成食品药品的新型毒品,让不少年轻人、青少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染上毒瘾,从而害了他们一生。
2017年被新列入了非药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的八种物质,都属于第三代毒品,其毒理作用比传统的海洛因、吗啡更加强烈,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但公众对于传统毒品的认识更深,对新型毒品认识不足,执法部门在打击传统毒品方面也“更有办法”,而对新型毒品却显得无力,这些都让新型毒品变得更加猖獗,新型毒品不断更新迭代,也是为了逃避打击的手段,是意欲“魔高一尺”。
新型毒品犯罪日益猖獗,成了毒品犯罪“新的增长点”,成了禁毒工作面临的最严重挑战。对此需要加强打击及精准打击。一方面需要公安机关继续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对于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要能重点盯防,要能不留死角,让毒品交易无处遁形;对于容留他人吸毒的娱乐场所等,更应该加大惩处力度。另一方面,对于伪装成食品、药品的新型毒品,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要能及时识破毒品犯罪分子的诡计,不让新型毒品混入食品药品荼毒社会;另外,药品也要加强管制,要把所有可能让人上瘾的药物纳入处方药管制范畴。新型毒品“魔高一尺”,相关部门就要“道高一丈”,要亮出惩治利剑,让新型毒品没有生存与滋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