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助端正政绩观

http://www.newdu.com 2018/9/27 东方网 堂吉伟德 参加讨论

  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我国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25日正式公布。这一顶层设计旨在破解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9月26日《北京青年报》)

  绩效是绩与效的组合,一边要出成绩,一边要讲求效率,意即常言所称的“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让财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当前在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上,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化,以及重复建设所形成的巨大浪费。从小的方面来看,有挖了又补的“拉链马路”,从大的方面来看,又有决策不当所造成的极大浪费,比如城市规划不合理所形成的空城和鬼城,或者某个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导致的烂尾,皆是未实施绩效化管理的结果。

  多年前,时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主任高强表示,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很突出,“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增加政府投入,却不关心支出的绩效。”一方面,一些地方贪大求全铺摊子,入不敷出所形成的债务负担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另一方面,一些预算资金因缺乏事前绩效评估和质效把控,迟迟使用不出去成为存量资金而躺在账上睡大觉,甚至为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其间尤为突出的是,受畸形政绩观的影响,拆了又建的重复建设和短平快的政绩工程成为通行做法,公共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改善。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逐步接近一些中等发达国家,控制好这一比例,已势在必行。此意味着财政收入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而要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的事情,发挥公共预算的杠杆和基础性功能,就必须在内部挖潜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若不能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作为公共预算管理的指导原则,就很难在绩效管理上真正有所作为。此外,公共预算能否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和高效化,最核心的因素是各级决策者、管理者和使用者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公共财政预算绩效与科学的政绩观之间实为“表与里”的关系,只有解决了内因性的政绩导向,外因性的预算绩效才会得到提升。

  科学政绩观的形成,离不开公共预算绩效体系功能的发挥。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针对既有问题而精准下药,并对政策效果进行充分的评估,不断修正和反复完善才能形成科学化的体制机制。在全面实施预算效绩管理之前,局部性和局域性的绩效管理已有所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取得了示范性效果。早在2003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财政预算支出资金就开始了绩效管理的尝试,比如,从2014年起,北京结合自身实际,将绩效评价目标逐步从“增量扩面”向“提质增效”转变,评价观念逐步从“事后评价”向“事前评估”转化,逐步实现市级预算部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2016年,部分中央部门在进行年终决算公开时,首次公开了主要民生项目和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从国际上看,上世纪9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力推绩效预算,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马来西亚等也尝试构建绩效预算,着力构建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

  公共财政预算应讲求“量入为出,高效使用”的原则。基于国内国际两个现实,在财政偏紧的状况将成常态的状况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已迫在眉睫,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进展。意见的出台,为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支撑,较之于过去范围更广、要求更高、责任更明确,既是对过去局部和区域化尝试的经验总结,也是立足于现实的长远性规划,尤其是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此类的制度安排与设计,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前景值得期待。

Tags: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助端正政绩观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