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月薪1000元”?乡村“燃灯者”需要价值认同

http://www.newdu.com 2019/1/15 东方网 杨朝清 参加讨论

  身为乡村教师的父亲早逝,家里经济拮据,甘肃省舟曲县果耶乡农民黄三英没能继续上高中。2005年,他被学区聘为真庄小学代课教师,唯一的汉语老师。13年来,黄三英看着一个个孩子步入大学,“心中很有成就感”。由于黄三英属于外聘老师,每月只能拿到1000元的微薄工资。(1月13日澎湃新闻)

  那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藏族孩子们,也同样需要通过教育来点亮人生的希望之灯;乡村教师作为“燃灯者”,有助于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对于农家子弟而言,要从根本上改变命运、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就是通过读书。正是有了以黄三英父子为代表的乡村教师的价值坚守,一些寒门子弟才能实现“逆袭”。

  在尊师重教得到越来越多价值认同的今天,一些代课教师由于身份上的尴尬,难以和那些“正式的”公办教师享受同等的待遇。在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尽管许多代课老师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我们却不能忽视他们正当的利益诉求与精神需要。“月薪1000元”不仅会影响代课教师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也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评价。

  黄三英的境遇,只不过是乡村教师生存生态的一个缩影。不论是薪酬待遇不尽如人意,还是缺乏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抑或缺乏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当乡村教师难以实现“体面劳动”,这一职业就难以得到足够的尊重。在一些地方,年轻男性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农村当教师。当乡村教师没有足够的体面和尊严,不可避免导致高素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选择“人往高处走”,从而导致乡村教师的短缺。

  “对遥远的乡村来说,每一个学校,是一堆火;每一个老师,是一盏灯,那灯光虽是暗淡,却明明灭灭地闪了几千年,是烛照中国乡村的一线微茫,温暖,踏实”。给予乡村教师应有的激励和回报,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的形式关切,而是要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享受应有的社会声望。

  在大山深处任教的代课教师,比普通的乡村教师的教学条件、生活环境、交通状况还要艰苦一些,理应给予更多的“弱势补偿”。虽然对于公共部门来说,让代课老师的荷包更鼓一些或许有一定的现实困难,但却可以通过和爱心企业、公益组织良性互动的方式乃至采取“众筹”的渠道,让乡村教师悲苦的人生多一些光亮。

  “月薪1000元”既让人敬佩代课教师的价值坚守,也让人担忧乡村教师的后继乏人。促进乡村教师的社会流动,让乡村教师更有生机和活力,需要多渠道的“制度补血”和社会支持。当乡村教师更有品质,寒门子弟才会有更多实现人生突破的机会。

Tags:“月薪1000元”?乡村“燃灯者”需要价值认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