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各种“花式占座”是否真的只能望“座”兴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推出了一款被称为“反占座神器”的“我要反占座”小程序,想自习,先扫码。使用中,对无人但有物品的座位可视为占座行为,学生可以“反占座”,若20分钟原座位使用者未回,新来的学生便可拥有该座位。(1月13日中国新闻网)
“反占座神器”并不是什么新创意,早在两年前,就有南京大学推出图书馆座位电子预约制度。“用微信在线预约选座的人,有优先使用所选座位的权利”。当时有学生提出,“我是来自山区的特困生,没钱买智能手机,一直都用的同学充话费送的非智能山寨机,只有电话和短信功能。”时过两年,不知还有没有特困生依然“没钱买智能手机”?
其实,问题更在于,图书馆难道就一定要推出这样的“反占座神器”吗?固然,现在许多高校,赫赫如清华大学,都实行了类似的规定,“这样的制度有助于规范图书馆的座位秩序,有效解决占座的问题”。然而,所谓占座问题的根源在于“僧多粥少”,以及背后的科学管理的缺位,这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先扫码”已经成了时髦,甚至如厕取免费手纸也要扫码,通常的流程是,去如厕的人打开手机微信,扫一下提示板或者供纸机上的二维码,关注跳转界面上公众号,再按下供纸机按钮,机器就会自动“吐”出纸巾。取一张手纸居然也要用上扫微信,而且如此繁琐,至少难倒了不少老人,有评论称是瞎赶时髦,而“反占座神器”很大程度上又把赶时髦上升到了对扫码的迷信。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对传统的坚守,该校的计算机系雄冠全球,学校位于世界IT行业的心脏硅谷,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却仍然坚持传统的教授方式,老师粉笔板书,学生记笔记。这是因为,老师只展示事先准备好的PPT,就可能准备一次就反复使用,导致内容陈旧。学生就没有机会领悟推导过程,不动手书写也会使得上课内容印象肤浅。实际上,手写是美国至今仍非常流行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现在对于扫码的“迷信”,其实折射出的正是许多好的传统于我们的轻易流失。从这个角度,尤其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