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率全国之先开展器官捐献,至今已整整20年。近日,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器官捐献事业帮助两千余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八百多名器官衰竭者获得新生,深圳积极推广器官捐献观念,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风景线。
目前,中国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居于亚洲首位、世界第二,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的捐献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每年仍有大量患者苦等器官移植。
根据国家卫计委2011年的一项调查,国人不愿意捐献器官的主要原因排名前四的分别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担心捐献器官遭遇买卖,对器官捐献不了解和认为器官捐献程序复杂。由此看来,社会对器官捐献,既有心理上的隔膜,也有政策面的担忧。缩短我们与这一文明至善事业的距离,领观念之先、制度设计先进的深圳理应先行一步。
越来越多的深圳人正在更新自己的“死亡观”。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不少哲学和宗教观点都认为人死后的肉体并无意义,而救人生命则是至大善行。媒体和公众人物已经做出了良好的示范,深圳歌手丛飞和姚贝娜选择捐献器官,成为了很多人的榜样。近期,深圳媒体也大篇幅报道了深圳老兵易容生捐献器官的新闻。
我们应当给予器官捐献者更多尊重与礼遇,定期举行仪式缅怀捐献者,让捐献者的家属得到心灵的抚慰。生命和死亡教育也应当适时进入校园,透过科学的解释和人文的思考,帮助学生思考个人生老病死与社会责任的关联——这不仅有利于器官捐献工作,也有利于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而在与器官捐献相关的法治建设上,深圳步伐一直领先,也应继续加大力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圳可以借鉴境外推进器官捐献的先进做法,探索简化器官捐献流程的制度,并与社会各界合作,拓展器官捐献登记渠道。例如,美国已经承认人们在苹果手机的“健康”应用中做出的器官捐献决定,深圳是国产手机和系统设计研发重镇,相关部门和企业可以合作,让手机便捷注册率先在深圳落地。让器官捐献注册变得像献血一样简单、透明,成为生活中的“小事”,也能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器官捐献的态度。
近年来,深圳器官捐献成功案例越来越多,服务器官捐献的志愿者规模也日益扩大。想要离器官捐献更近?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试着了解器官捐献,成为一名光荣的赠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