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清华大学“批量”起诉傍名幼儿园的消息引人注目,其中的谁是谁非要交由法院根据法律和事实去审理判决,但案件暴露出来的全国各地遍布着大量“清华幼儿园”“清华小学”“清华中学”等民办校傍名牌现象却不容忽视。
资料显示,在国内,至少有195家“清华幼儿园”,名称中包括“清华幼儿园”字样的组织或企业多达401家,还有不少幼儿园、小学、中学采用“水木清华”“小清华”“新清华”“清华园”等字样。另有175家“哈佛幼儿园”、123家“剑桥幼儿园”、58家“牛津幼儿园”、15家“北大幼儿园”。
全国数百所民办幼儿园在取名时不使用可以反映和表达幼儿教育特色的词语,而是集体选择叫“清华幼儿园”“哈佛幼儿园”“剑桥幼儿园”这类霸气、洋气的名字,明显是在傍名牌,学费方面多半也不菲。
或许这类民办校认为,在自身没有培育出品牌和影响力时,傍名牌能让家长对学校生成好感。而且,即便“清华幼儿园”“剑桥幼儿园”们不直接宣传自己与名牌大学有关系,但名字本身具有混淆性,在客观上会给学生家长一种心理暗示,造成误导,让人误认为他们与名牌学校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具有名牌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比其他幼儿园好。
其实,不管起什么名字,只要在办学质量上下功夫,达到一流的教育水平,民办校就能在家长心目中确立品牌地位,达到实至名归。希望那些抱着傍名牌心理的民办校早点儿认清事实,回归到符合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上来。家长们也别盲目跟风追求名园、名校,要知道,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