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 方栓喜:市场决定性作用牵动改革全局
时近春节,多数人已把注意力转移到节庆上。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对即将到来的马年而言,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在宏观层面上已经发生的思想观念与政策措施的重大变化。无论从国际角度看,还是从国内角度看,都是如此。这些变化不仅有短期作用,更会对中长 期经济走向产生实质性影响。怎么判断呢?在此,介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这个智库专家的文章,供参考。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是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在20年实践探索基础上的理念升华,是一次历史性选择,有着强烈的问题导向、明确的转型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次提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为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面对经济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取代过去20年的"基础性作用",对开启市场化改革新时代、寻求公平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在我国经济转型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牵动影响改革全局。第一,终结过去20多年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第二,坚定市场化改革信念,通过市场化改革的新突破寻求公平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由此牵动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改革的实际进程,走出一条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路子。
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20年
市场配置资源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是我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目标以来20年实践探索基础上的理念升华,是一个历史性的选择,有着强烈的问题导向、明确的转型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提出。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市场取向改革历程之后,在相当一段时期,在资源配置中更多运用计划手段还是市场手段,在认识上并未完全一致。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次提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0世纪90年代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提出,是一个重大的思想解放,为我国突破计划经济的藩篱,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大大加快了市场化改革进程,营造了国有企业改革、各类体制内精英"下海"经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市场机制的初步建立,促进了经济活力的迸发,赢得了1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以加入WTO为标志,形成了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市场化改革的基本问题开始由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转向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在市场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开始凸显。
比如资源环境的问题、老百姓上学难、看病贵、养老无保障的问题、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问题,到底是市场化改革过度,还是政府转型不到位引起的,在相当一段时期难以形成真正共识,还引发了对市场化改革大方向上的质疑。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0多年,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上,总体上是坚定市场化改革道路,沿着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方向深化和发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尽管过去10多年一再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始终难以解决一个基本问题--在资源配置中究竟是政府还是市场主导、是市场还是政府最终决定资源配置。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与行政主导资源要素价格、政府主导投资、政府广泛干预市场并行不悖。
尤其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竞争性地方政府为重要特征,伴随着增长主义倾向,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强化,严重压抑了市场活力,成为加剧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金融风险的突出矛盾。
面对经济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取代过去20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于我国开启市场化改革新时代、寻求公平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里程碑意义。
市场化改革走上不归路
正如20年前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可以兼容之后,我国再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出,意味着深化市场化改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相信市场。纵观世界经济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拒绝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拒绝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正是由于相信市场、培育市场,我国才真正能够解除计划经济对资源配置的束缚,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起飞,才能够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最直接、最现实、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市场决定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未来5~10年,我国发展最大的优势是13亿人的大市场,把这个最大的优势用足、用好,我国才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并走出一条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坚定市场化改革道路。客观地看,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一直带有浓厚的政府主导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新矛盾新问题,主要在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政府作用不到位,而非过度市场化。尽管政府主导资源配置曾经在市场主体尚未有效发育的条件下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这种经济运行机制已经弊多利少,非改不可。不可否认,在政府主导下,短期内仍可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会给中长期发展带来更大的隐患,甚至带来经济危机的因素。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之所以把市场化改革推向了一个不归之路,最具有重大深刻意义的在于,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支配地位、主导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再也无法进一步提升的地步。
以市场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首要目的在于寻求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中国13亿人的内需大市场举世瞩目,初步测算,到2016年,我国消费需求规模有可能达到30万亿元;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45~50万亿元。考虑到消费引致的投资需求,到2020年我国的内需总规模有可能接近百万亿元,由此成为未来10年保持7%左右增长的主要支撑。
问题在于,这个巨大内需潜力要转化为转型和增长的中长期优势,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主要取决于市场化改革的实现程度。依靠市场力量释放13亿人的消费大市场,需要推动消费主导的投资转型。发展消费型经济,不是要不要投资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投资多寡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由市场需求结构决定投资结构,使投资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减少和停止低效、无效投资,增加和扩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的投资,由此实现投资消费的动态平衡。通过市场化改革过了产能过剩这一关,才有可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过去1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在多方面徘徊不前,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迟疑不决。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望使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塑造有竞争、有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市场决定资源配置首先需要微观经济主体有竞争、有活力,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价格信号。尽管2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10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但始终未真正解决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问题,由此降低了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改革实践表明,市场主体间如果没有公平竞争,价格就会扭曲,市场配置资源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重在明确国有资本的公益性定位,把实现微观经济主体有竞争、有活力作为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要求。
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不仅在于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市场价格,更重要的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资源要素价格。尽管我国在新世纪之初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但这个市场体系带有行政主导资源要素价格的鲜明特征,是有结构性缺陷的。尤其是人为压低资源要素价格,助长了低成本的投资扩张,成为加剧资源环境矛盾、产能过剩矛盾的体制根源。
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需要纵深推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让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资源要素价格,使资源要素价格真正反映稀缺程度,并实现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平等竞争获得资源要素,形成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经济转型的强大体制动力。
市场决定前提下的有为政府。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不是不要发挥政府作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转型中的大国,政府作用的空间很大。问题在于,政府作用应当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个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加快自身的转型。
早在2005年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但由于资源配置中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不明确,政府不适当干预市场、以政府替代市场、以政策取代改革的矛盾很难根本改变。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在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形成有为政府的体制框架。
走向法治市场经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许多失序、失范问题,不仅在于政府与市场关系没有理顺,更在于法治的不健全。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需要推动和完善政府与市场作用关系立法,建立法治政府,并确保经济司法的有效性。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毫无疑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是指经济生活领域的市场决定。虽然并不是全部作用,但是它对全面深化改革有重大的影响。
市场决定与政治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倒逼政治体制改革。例如,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在法治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由此倒逼法治改革。再例如,公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更有赖于政府行为的透明化,更有赖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由此倒逼政治体制改革。
市场决定与社会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为公平正义的社会体制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例如,由行政配置资源所造成的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不平等普遍存在,往往很难通过社会体制本身的改革来解决,更需要通过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建立得到根本的解决。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供的广泛的就业、创业空间,将为我国到2020年初步形成橄榄形社会新格局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市场决定与文化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有力地牵动影响文化体制改革。例如,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市场能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在政府承担公共文化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也是要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由此,才能加快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才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才能尽快形成放活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大环境。
市场决定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更有赖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相关制度建设。从改革实践看,在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体制框架下很难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立资源环境产权制度,推动资源要素市场化,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机制。
来源:上海证券报
Tags:迟福林,方栓喜,市场决定性作用牵动改革全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