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莱特纳:中国经济依然强劲
随着中国领导人换届在即,严重的腐败和失实的官方经济数据让人们担心政治的稳定,而这种担心会加重对中国经济的忧虑。但是如果撇开这些情绪和条件反射的怀疑主义,至少对我来说,中国的经济前景还是乐观的。
每年夏天,上海都会遭遇“梅雨”,这种如烟似雾、细雨蒙蒙的天气恰好可以用来形容当前笼罩中国经济经历重重迷雾。
目前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是经济前景低迷。最近金融周刊《巴伦周刊》(Barron’s)在一篇封面文章中称,“中国强势增长的故事似乎结束了。”周五,中国将公布低于以往标准的新的增长数字。(编者注: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发布数据,据初步测算,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27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其中,二季度增长7.6%,这是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最近三年来首次低于8%。)
然而让我们来看一个不那么突出的事实:彭博社一份对经济预测者的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预计为8.2%。如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度达到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经济的一次硬着陆,那让我们祈祷美国也有同样的命运吧。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大国会出现相当于今年中国这样的经济增长率,甚至连巴西和印度都不会。
我八个月前离开中国, 最近又回来。作为一个看好中国经济的人,我这次十分急切地想看看上次在这里时的那种乐观情绪是否消退。我会见了一些商人和投资者,他们大多数是中国人。的确,几乎我们的每一次谈话中,大家都会承认,经济中出现了相对的弱点,担心出口衰退、西方经济衰落、房地产泡沫、投资过度,以及刺激国内消费失败等等。
但与此同时,我遇到的人们都执着地保持乐观态度,认为最基本的“增长的需求”还在。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中国股市中间出现的下挫让他们的投资热情更加高涨了 。
“中国想让你们误读它的经济,”一位很成功的投资者说。他的意思是,被美国低估,对中国有利。
随着中国领导人换届在即,严重的腐败和失实的官方经济数据让人们担心政治的稳定,而这种担心会加重对中国经济的忧虑。但是如果撇开这些情绪和条件反射的怀疑主义,至少对我来说,中国的经济前景还是乐观的。
比如,中国的投资率惊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高投资率是新兴经济体的一个特点;而中国人均资本存量依然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这说明还有进一步的投资空间。
这些投资让中国有一种在21世纪一路高歌猛进的感觉。在闪亮的上海新金融区浦东,我回想起20世纪90年代末建设这个金融区时,这项巨大的工程受到了很多批评人士的讥讽。他们称这个工程不可能得到全面利用。但如今,浦东是一个重要的经融中心。
毫无疑问,中国的投资中的一部分被投到了错误的地方。但这部分投资只代表着中国家庭失去的消费,并不会搞垮整个经济。无论如何,同美国仅为16%的投资比例相比,我宁愿选择部分投资被误用。
至于对房地产市场的担忧,中国出现了一个貌似泡沫破灭的现象:房价在九个月中下跌了2.2%(随后在6月小幅度上涨)。而相比之下,美国房价在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期间下跌了33%。
那西方的经济低迷对中国的影响呢?尽管这已无可争议地影响到了中国的出口( 虽然增长速度急剧下滑,但中国的出口仍保持增长),中国现在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已经小得多了。
出口在GDP中占的比重已经由2007年的近40%降至29%。
中国可能是个极权国家,但中国领导人依然表现得好像是在面对13亿顾客一样,他们要通过实现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让这13亿人满意。继6月份下调利率后,中国最近再次调低了利率。中国还放宽了对银行放贷的限制条件,降低了奢侈品税 。尤其是,随着中国继续采取新重商主义战略,操纵着从技术转让到贸易壁垒的各项事务,在过去近两年中人民币有控制的升值已发生了小幅逆转。
尽管中国只是制定了一些温和的措施来刺激消费,但我见到的投资者都正在进行投资,行业从汽车经销到乳制品不一而足。他们相信,中国人的消费会增长。
那些认为中国的增长可能不会再次加速的悲观主义者可能是对的。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以中国曾经出现的两位数增速无限期增长。但在我看来,随着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一个很难纳入统计学模型的重要因素)继续勃发,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旺盛的活力。
作者史蒂文·莱特纳(Steven Rattner)是多年的华尔街高管,曾担任过美国财政部长的顾问。他是《纽约时报》的特约观点作者。
Tags:史蒂文·莱特纳,中国经济依然强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