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李愿:中国经济会走向“失去的20年”吗?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李愿 参加讨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整整经历了“失去的20年”。到现在为止,日本依旧没有从中走出来。日本的经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经济走向衰退的原因,以致帮助日本经济重新恢复,甚至重现衰退之前繁荣的景象,再次夺回世界第二的宝座。
    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被认为是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会议要求日元大幅升值,日元对美元汇率从之前的240下降到150。升值之后日本的出口情况严重恶化,尤其是钢铁、造船等具有传统优势的行业,竞争力急剧下降。依靠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弊端开始显现。
    另一方面,日本1984年推动金融改革,实行银行和证劵的融合,放宽对银行业务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结果,日本的资产价格异常上涨,包括地价、房价等。最后,随着房地产泡沫波灭,银行体系也遭到打击,经济开始处于徘徊和衰退的状态。
    在经济完全衰退之后,日本针对经济恶化,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在财政政策上,实行凯恩斯的扩大需求政策,通过大量的政府投资促进经济增长。1998年11月推出高达7.6兆日元的预算补贴,1999年11月预算补贴6.5兆日元,2000年10月预算补贴3.9兆日元。之后的实证资料显示,财政支出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却带出了另一个问题,日本政府债务已经超过GDP的1.7倍。研究过李嘉图等价定理就会知道,政府财政支出的后果要么会造成通货膨胀,要么会加重企业的税收。
    金融方面,2003年日本银行实行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不仅没有是日本经济恢复,结果还导致了日元的大幅贬值。经济学家解释说,由于“惜贷”引起了信用萎缩。是因为资金的实际需求超过的了资金供给,利率应该上涨,而实际利率是0。但实际的资金需求仍然低迷,而银行不可能实行负利率。
    从金融和财政政策调节的失败可以看出,日本经济的衰退是必然现象。虽然从短期来看,这些政策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政策弊端就逐步显现,而且还留下了后遗症。可见,要想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增长,财政和金融政策是失效的。关键是要实现经济结构和体制的完善。
    日本经济学家池田信夫从经济体制本身找原因,将经济衰退归咎于产业结构和雇佣体制。日本经济的增长可以归结于以出口贸易的方式,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当日元大幅升值之后,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关键是要做到出口、消费和投资三者比率恰当。日本企业采取的是终身雇佣体制,这不仅是法律规定,同时也是日本的传统。终身雇佣体制造成的后果就是劳动力流动性小,失业率高涨,劳动力效率大幅下降。企业失去活力,创新性遭到破坏。等等原因才是日本经济走向“失去的20年”的根本原因。
    那么反观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日本对比我们总是能找到很多类似之处。房价高得离谱;经济结构不完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力流动性小等等。而且随着现在中国经济开始走向恶化,面临“硬着陆”的趋势下,这些问题开始露出水面。出口数量大幅降低,出现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下跌;消费下跌;劳动成本大幅上涨,等等表现是强有力的证明。
    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转型难度较大,这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因。然而,再看看促进企业转型的制度环境,不得不更加令人担心。产权制度不完善,保护力度不够,难以促进企业创新;税收制度不合理,高额税收抑制企业发展;国有行政性垄断企业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资源等要素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本投入不够,具备高技能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以上中国经济的种种问题,使我们不得不担心,如果中国经济会走向“失去的20年”,甚至更多年。历史总是在重演,若不想走日本的后路,要学会从日本吸取经验教训,然后早点做出改变。

Tags:李愿,中国经济会走向“失去的20年”吗?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