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郭怀英:扩大服务消费需求的难点与对策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郭怀英 参加讨论

    一、现阶段我国服务消费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支出比重不断下降
    从长期看,我国服务消费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提供的纯服务口径数据,1990年。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服务性消费支出从96.2元增加到2919元,人均服务消费比重从7.5U/0提高到26%,、但从近期看,2003年—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0.3%,增速比居民消费性支出低0.5个百分点,比商品性消费支出低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不升反降。
    (二)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成支出主力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于满足温饱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92年。2009年,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16.4个百分点,衣着下降3.6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下降1.4个百分点.杂项商品和服务下降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等服务含量高的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上升,、2009年.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分别为70/0、13.7%和12%.分别比1992年上升了4.5、11.1和3.2个百分点,居住上升4个百分点,消费结构整体上已经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
    从内部构成看,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是主要的消费项目。1992年~2009年,交通通信比重提高最快,其次是医疗保健、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其中,2005年—2009年,交通通信上升了1.2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上升了1.8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通信工具升级换代加快且价格走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大,带动了通信服务消费的强劲增长:交通条件的改善,出行方式升级,带动交通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消费观念与习惯改变,以及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和居民对自我素质提高和子女教育培养的重视,带动了文化娱乐教育服务支出的较快增长。
    二、有效扩大服务消费的难点分析
    (一)实物消费升级和价格替代效应对服务消费形成挤压
    与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品的刚性需求不同,服务消费收入弹性较大,当人们预期经济形势良好时,会增加服务消费支出,反之则首先压缩服务消费支出。居民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是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物质需求得以满足后的进一步追求。未来较长时期内,食品、衣着、家庭用品等实物消费仍是城乡居民的基本消费,在居民的消费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实物产品为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自身也在不断升级。比如,食品从一般农产品到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再到有机食品,产品在推陈出新过程中引导了消费增长,也因种种原因出现价格上涨,居民用于食品的开支增加:中高收入居民形象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购买高档成衣、首饰、化妆品等的档次不断提高,数量增多:家庭用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不断降低,这些都会提升各自领域的消费总量,在居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必然会对其他消费包括服务消费形成挤压。此外,实物产品价格的下降对服务消费会产生替代效应。比如,随价格下降购买光碟、电视机的增加.亲临现场观摩的参与性消费减少.或者选择在家里自我服务,对市场供给的服务消费产生了替代作用,、一般来说,个人在文娱用品上的支出越多.其向市场购买的文娱服务相应也会越少。加上我国居民长期以来受重商品、轻服务的消费观念影响,服务消费要占据主要地位.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二)收入差距过大降低整体服务消费水平
    现阶段收入因素影响服务消费表现为收入水平不高和贫富差距过大两方面。从道理上讲,由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消费断层.降低了整体服务消费水平。虽然大部分中低收入者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由于实际收入较低难以形成有效的服务需求:而注重现代生活品质、真正具有服务消费意识和能力的中等和中等以上收入群体还处在成长初期.在社会阶层中所占比例太小.抑制了服务需求的有效增长:一些暴富了的高收入阶层消费已经饱和.消费倾向反而较低。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直接影响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利益关系,涉及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垄断行业体制和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系统性、综合性要求更高,不仅调整的阻力明显加大.调整的难度也远大于供给结构调整.这也构成我国扩大服务消费的根本性难题.
    (三)房地产业畸形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消费挤出效应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近几年房地产投资的畸形扩张.已成为带动城镇投资高增长的主力.同时,也对居民正常消费包括服务消费产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大中城市住宅价格不断攀升,高房价已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项巨大开支,、高房价大大加强了支出预期.增加了预防性储蓄需求,阻碍了居民消费从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型升级。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支出比重从1990年的7%上升到2008年的10.2%.如果加上购房方面的支出.这一比重有可能达到35%左右。收入房价比过高.花去了二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积蓄,严重削弱了消费增长的后劲,加上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居民住房消费的支出预期大幅增加,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其他当期和未来消费。
    (四)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限制消费增长
    在发达国家,居住、交通和文化娱乐等享受性消费是居民消费支出的主体,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消费支出比重较低,而我国城乡居民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发展性和保障性消费支出的负担较重。研究发现,我国城镇享受医疗保险的老人,家庭自付医疗支出比无保险的老人低43010(约合1149元),而总医疗支出则比无保险的老人高28%—37%(约合1072元~1264元),这揭示了政府公共医疗保险制度引导和支持市场化服务消费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比较薄弱,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明显不足,失业和养老保障不完善,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的负担较重,居民收入在保证必要的实物消费后不得不用于预防性储蓄,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当期消费,降低了居民特别是对社会保障体系依赖度高的广大农村居民和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限制了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
    三、几点建议
    1.要高度重视服务消费在扩大内需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扩大消费重点要逐步从消费周期较长且消费支出数额较大的耐用品消费,转向那些经常性、持续性、市场前景广阔的服务消费类型,如旅游文化、保健休闲、餐饮娱乐等,加大对培育新兴消费性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态的支持力度。要引导居民选择娱乐、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居民消费引导到服务消费领域上来。
    2.强化相关政策对服务消费的支持、加大对民生服务业的投入,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开发的生活小区应该有基本的服务设施要求和规定,切实解决居民“无处消费”的问题,释放居民对交通、居住等享受性消费的能力,引导居民由实物消费逐渐转向信息、观赏性、参与性服务消费。
    3.协调好短期消费政策与中长期制度安排之间的关系。对于高房价对正常服务消费的挤出效应,收入差距过大对服务消费增长这一根本性制约,以及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对服务消费增长的带动作用,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中长期内要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方面实现新突破:近期内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居民将消费需求更多转向非物质消费领域,坚定不移地加强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突出对新兴服务增长点的扶持和市场培育,以适应中等和中等以上消费群体不断升级的服务需求。

Tags:郭怀英,扩大服务消费需求的难点与对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